
楊騏銘,會展211班長,歷年平均成績專業第一,歷史最高GPA分數為3.93。獲一等獎學金2次,國獎1次。作為通訊作者發表3篇英文論文,設計作品展出國際展覽,國家級獎項5次,市級URT3項,策劃獲微博認證最佳,北京市齊舞比賽16強。
全局視野,多元探索

2021年秋,楊騏銘從家鄉云南昆明,踏上了前往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的求學之路,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初入校園時,他如同一名“書呆子”,全身心投入學習,許多科目成績斐然,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學霸”。然而,隨著大學生活的深入,楊騏銘逐漸意識到,大學不僅是知識的殿堂,更是自我探索的舞臺。于是,大二之后,他開始在學業之余涉足不同領域:學習街舞、鍛煉身體、參與公司實習等。他深信,正如蘇格拉底所言:“認識你自己。”在大學的學習中,不能僅僅局限于專業理論,應該勇敢地走出去,探索未知,從中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為之付諸行動。
勇往直前,要有“從0到1”的勇氣

楊騏銘說:“任何時候都要有從0到1的勇氣。”這種勇氣,是敢于重新出發的勇氣。在結束了上一學期緊張的學習之后,他并未因優異的成績而自滿。相反,他認為,每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們都將回到起點,從“1”重新變為“0”,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這個過程充滿未知與挑戰,但他始終以戒驕戒躁、低調謙遜的心態面對每一個新階段。他用堅定的內驅力推動自己不斷前行,在每一個階段實現從“0”到“1”的蛻變。正是這種重新出發的勇氣,讓他在大學生活中不斷突破自我,邁向更高的目標。
群星閃耀,團隊成就個人

“閃耀的不是星辰,而是群星。”這是楊騏銘在大學四年中深刻體會到的道理。他積極參與各類學科競賽,在URT、全國商業精英挑戰賽等比賽中屢獲佳績。他始終認為,比賽的成功并非個人的功勞,而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采訪中,楊騏銘回憶起一次答辯經歷,為了呈現更好的作品,他與團隊成員不斷探討,相互配合,每個人都為團隊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最終,他們的匯報成果贏得了眾人的認可并獲得了熱烈的掌聲。這次經歷讓他深刻認識到,團隊合作的力量遠勝于個人的單打獨斗。
在采訪的最后,楊騏銘對學弟學妹們提出了誠摯的建議:“大學四年,認真學好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我們更應放開眼界,用全局視野規劃大學生活。既不能只按大綱學習而忽略自己的熱愛,也不能一味追求熱愛而忽視學業。只有懂得權衡輕重,才能在全面發展中不斷完善自我,成為一名合格的首善之區工程師。”
作者:錢嘉伊 / 編輯:劉浩然、丁琪、劉嬋媛 / 統籌:徐澤慧、魯迪 審核:王莉鑫 來源:大學生記者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