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影视资源影视基地在线播放高清版 ,八戒八戒神马影院在线观_DVD免费观看电视剧

/ 首頁/ 學生工作/ 團學動態

經濟管理學院“石榴籽”實踐團圓滿完成赴貴州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經濟管理學院“石榴籽”實踐團圓滿完成

赴貴州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為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了解我校貴州籍重點學生群體的成長壞境、學習背景及思想情況,構建良好的家校聯結機制,經濟管理學院師生于8月赴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鳳岡縣,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鴨塘鎮以家訪形式開展暑期社會實踐,組織內地學生深入民族地區開展走訪調研,用實際行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功入選2024年“青年服務國家”首都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重點團隊。





圖1 實踐團師生合影


一、家訪暖人心 共唱家校和諧歌

為了更好構建家校溝通交流橋梁,“石榴籽”實踐團深入走進四名本校貴州籍重點學生群體家中,與學生家長展開深入溝通,了解學生真實的生活情況、未來規劃以及對校方的意見和建議,切實提供實際幫助和支持。





圖2 赴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重點學生家中家訪





圖3 赴遵義市正安縣、凱里市鴨塘鎮重點學生家中家訪


在本次家訪中,實踐團成員為學校和重點學生群體家中提供了更多了解學生需求的機會,為重點學生群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在未來將更有利于讓學生們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條件。

二、汲汲尋振興 惓惓思民俗

實踐團成員通過實地調研及結構化訪談,走入黔東南州少數民族百姓家中,深入了解少數民族節慶民俗,提升學生民族文化認同感,構建不同民族間深厚的情感聯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圖4 采訪當地居民對于少數民族節慶文化的認識


在遵義市正安縣桴?鎮坪生村,實踐團成員前往鄉村振興示范點參觀學習,在坪生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中了解到當地的主要產業包括烤煙、茶葉、方竹筍、天麻,同時也深入到烤煙工廠以及茶園,感受當地人文文化。





圖5 體驗采茶工藝,學習烤煙制作技術





圖6 赴遵義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學習


以產興城,以城彰文,以文塑魂。歷經十年的厚積薄發,正安縣的吉他產業已成為正安的重要產業,被譽為“吉他之都·音樂之城”。進入正安縣吉他產業工業園區,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對正安吉他的制作工藝和園區發展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產業發展的同時也解決了當地群眾的就業問題。正安縣下一步將利用吉他這一優勢產業,以創新“破局”,奏響高質量發展的激昂樂章。





圖7 赴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吉他文化館開展調研


三、尋訪知青故里 探憶崢嶸歲月

距正安縣城50公里外的班竹鎮上壩村,隱藏著上世紀70年代的知青故事。實踐團赴中國知青部落見證了上山下鄉運動中知青們的青春歲月,通過與老廠長的交流與學習,進一步激發了實踐團成員們的激情與理想,感悟頗深。





圖8 赴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知青農場開展調研


來自全國各地的400多名剛畢業的初、高中生,遠離故土和親人,來到大山深處的上壩。他們不畏艱難,自力更生,開山創業,將荊棘叢生的荒野建成數千畝優質茶園。從荒涼到喧囂,從輝煌到衰落,彈指之間,半個世紀從指間滑落。漫步于茶壟間,宛若看到當年知青們一鍬一鎬開墾的景象。他們的艱辛付出,換來了今日正安茶產業的新生。知青們那段奮斗的青春歲月、上山下鄉的堅韌精神,讓實踐團成員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與使命。如同“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他們將繼續傳承這種奮斗精神,書寫新時代的青春篇章。





圖9 知青農場留影


“石榴籽”實踐團以家訪為契機,推動家校聯系進一步發展;以民族節慶為紐帶,深入了解少數民族文化;以正安吉他文化為媒,探尋文化振興之路;以紅色知青歲月為引,展現青年責任與擔當。至此,此項目已圓滿結項,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團委贈予團隊成員感謝信,社會實踐成果被大學生云報、正安共青團等多家媒體機構報道。



圖10 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團委贈予感謝信





圖11 媒體機構報道和結項證書

   團隊成員:方敬然、王睿哲、羅紅梅、王中秀、汪鎧、唐美吉、何玉蓮、趙龍云

   指導教師:周先卓

(撰稿:王睿哲 周先卓 審核:劉踐豐 簽發:李峰)

    
 學校主頁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2023-2028  郵編:102600  地址:北京市大興區清源北路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