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體直播教學的瀝瀝之感——張遠
新媒體在當下已經是融入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在目前各個行業早已經把新媒體技術運用到了各自的領域中去,并且都展現了良好的結果。在全民抗擊疫情的當下,基于對教學效果的不斷分析,在不斷嘗試將新媒體技術結合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希望通過新媒體直播技術讓學生獲得更加逼真的課堂感受及豐富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讓學生在家依然可以感受到學習的氛圍。
在疫情初級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云班課及微信群進行網絡授課,這樣的形式枯燥單一,導致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圖文形式的內容也受到非即時互動的限制而顯得單一,教學內容涉及的范圍相對比較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新媒體直播自身的特點就是能夠綜合使用圖像、音頻以及聲音等多種多媒體,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去,可以為課堂講學帶來多樣的教學方式,讓我的教學變得更加方便,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加簡單深刻。誠然受限于新媒體直播技術的即時性,教師需要提前準備好更多的案例,梳理好全部的知識點,對于同學可能提問的內容也需要提前進行大量的場景預設工作,但這所付出的一切使課程內容多了一份趣味,課堂上的氛圍多了一份活躍,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那么這一切對我來說都是值得的。
經濟法網上教學的心得和體會——孫源

1.主要的重心集中于教學而非技術
作為80后教師,對于直播、錄播等網絡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我早已不陌生,也深知新興互聯網媒介的強大功能,但是我仍然堅持選用網絡相對穩定、功能相對簡單清晰、學生接受度非常高的騰訊會議配合學校指定的云班課開展教學工作,這是因為我認為倉促錄制視頻的“臨時工程”可能會給學生帶來很多困擾:花好久才能登陸成功的頁面、無法按時上傳的視頻、由于教學平臺種類繁多造成的“認知負擔”…...這樣一來,勢必會打破良好的正常教學秩序和教學節奏,破壞我教學的初心,無法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將云班課和騰訊會議“玩”出花樣
妙招一:用歌聲喚醒課堂
我堅持每到線下教學時間準時提前5到10分鐘在線,打開騰訊會議,為學生選播一首振奮人心的歌曲,用歌聲取代鈴聲,提醒大家抖擻精神準時開課。然后配合云班課中的簽到功能,提醒大家簽到,考慮到有些同學、特別是海外留學生由于網絡信號的問題可能無法及時簽到,我還會在開講前對未能簽到的同學進行點名。在這種人性化的手段下,兩個班級的到課率一直非常高,大家出勤情況非常好。
妙招二:嚴格把關課程設計
我認為,好的教學實質上不在于通過什么樣的媒介,而在于能夠保持教與學在一個穩定的框架能,使學生能夠持之以恒,堅持學習,進而實現真正的學有所得。我為課程準備了一套詳細的文字材料,包括一個教學的總體計劃和總體安排、學習目標和學習綱要、一本教材的電子版、以周為單位的學習指南和練習題、教學的ppt、一個課程項目設計,這些資料為學生的學習搭建了腳手架,充分體現出有指導性的學習,而不是漫無目的的自學。同時,我通過微信、云班課中的輕直播和消息功能以及下課后不馬上關閉騰訊課堂而是及時利用騰訊課堂為學生答疑解惑。在課下,我鼓勵學生自由結合,在課下對相關問題展開研習和討論。其實真正的學習可以是很樸實的。
3.學習自主性是更重要的東西
在我看來,培養本科生自己學習的能力,是教學中比其他一切都要重要的事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在疫情期間,我對自己教學的兩個班級的學生有兩條特別的建議,這是在開學之初我就不斷強調的內容,在后續的學習當中,我也常常提醒他們:
第一點:學會學習,特別是時間管理,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這樣才能在新形勢下學的更深入,才能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翁。
第二點:要培養自己的信息技術素養,學會使用各種資源和工具,使自己能夠很快適應各種要求。在目前的形勢下,海量信息的大量涌入不可避免,學習的自主性、自我調劑能力必須及時跟進。
通過幾周的實踐,結果讓人欣喜,同學們每次都能夠及時按要求提交下作業,通過他們的作業,可以看出他們的思考和用心。在課上,每次講授完一個知識點,我都會加入相應的測試題,這些題目或是選擇題、或是頭腦風暴,或是討論題,通過學生的作答,可以看出大家都在屏幕前用心的聽課。同時,對于舉手回答問題和搶答的積極性非常高漲,往往一個問題數個學生舉手回答,但是我不吝惜時間,仍然堅持盡量給每位同學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在課上課下,不斷有學生向我提問,通過他們的問題,可以看出他們對所學的知識不是在一味被動接受,而是真正嘗試理論聯系實際進行深入思考。
4.疫情下教學管理方式的新思考
疫情是暫時的,但是我們的教學工作確實長期的。我的教學理念是適時的擁抱技術,但是不要迷信技術。所有的技術要結合學科的特點,充分研判它是不是有利于當前教學,因地制宜。從短期來看,還是要以激發學生在非常時期的天然積極性為主,采用學生最舒服、最熟悉的技術手段;從長期來看,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逐漸加入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使其與日常教學更好的融合。
線上教學心得體會——劉貝貝
作為一名新入校的青年教師,《廣告理論與實務》是我作為一名大學教師講授的第一門課程。從上學期確定接受這門課程開始,就一直在為了本學期課程的順利開展做準備。幻想了很多次第一次站在講臺上給同學們上課的場景,卻萬萬沒有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我對傳統教學的想象,而轉身就投入到線上網絡教學的學習與準備中來。國家強大的網絡支持為我們的學校教育提供了強大的支撐與保障,對我們這些青年教師來說,充滿了挑戰也提供了更多學習的機會。到目前為止,線上教學共經過了七周的時間,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受與體會,希望能和各位老師交流。
第一是教學平臺的準備與預演。最開始我采用的是QQ +云班課的形式,通過建立課程QQ群進行課程的直播分享,同時結合云班課平臺進行資料的共享,以及學生的考勤和作業活動等。經過第一次課的講授發現,QQ直播網絡的順暢性較差,學生們對于QQ消息回復的及時率也較低。因此在第二節課開始前,果斷的將直播平臺調整為騰訊會議,并迅速建立微信課程群與同學們保持順暢的交流和溝通,隨時在線回答學生們的任何問題。可以說,良好的教學工具是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
第二是教學材料的準備。在年前我就已經把課程需要的所有課程ppt制作完成了,并對教材的整體結構進行了重新的規劃與設計,明確了課程內容及重點章節。因為我講授的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想學生愛學,肯定要能夠吸引學生。因此在課程的設計上,我準備了很多經典的廣告案例供學生觀看和賞析,明白它們好在哪里才能夠更好的學習和創作。作為《廣告理論與實務》課程的老師,打好課程的廣告肯定是吸引學生的第一步。所以在第一章節的課程ppt制作上,我也花了很多的小心思,采用明快的版式、合理的色彩搭配,加上技術性動畫的設計,在講授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吸引學生的目光。除此之外,為了保障學生良好的線上學習效果,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也是必須的。因此在為學生提供電子版教材的同時,我也為學生準備了豐富的網絡資料。結合疫情,在學習基本理論的同時,認識到祖國的強大,以及所有奮斗在抗疫一線的醫生、護士、警察、志愿服務者們的偉大。告訴學生們,防護好自己、防護好家人,就是對社會的貢獻。
第三是教學環節的設計。由于線上學習的“無監督性”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我也在學期初聽了一些老教師的課程,學習他們的教學設計并積極地與他們溝通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我也一直堅持著“知識講授+互動交流”的形式,在課程中不定時開展頭腦風暴、問題討論或隨堂測試活動,通過課程節奏的把控,讓學生保持時刻在線的狀態。同時結合線上教學的特點,在課程大作業的安排上,鼓勵學生開展線上調查與資料的查找,將課程大作業當作畢業設計的預演,提前熟悉設計過程,為明年的畢業設計做更好的準備。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如何更好的完成教學活動,并樹立自己的教學風格,是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和摸索的。每周的教學研討會也讓我在各位老教師身上學到了很多,非常感謝系里各位老師的分享與幫助。期待疫情趕快結束,能夠讓我走入教室、走上講臺,與我的第一波學生們面對面的打一個招呼,相互認識一下。
| 學校主頁 | 聯系我們 |
版權所有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2023-2028 郵編:102600 地址:北京市大興區清源北路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