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加強跨學院共建共享課程的通知
為進一步鼓勵和規范跨學院課程共建共享,轉變觀念,現就有關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義
1.通過加強跨學院課程共建共享,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提高學科專業建設水平,推進新工科、新文科建設,支持新專業建設,優化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培養適應科學技術發展和北京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充分利用各學院教師、專業、課程、實驗室等教育教學資源的優勢特色,推動學院之間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協同打造優質精品教學資源、優秀教學案例,優化教學資源配置,發揮學校多學科育人優勢,實現優勢互補。
3.加強課程共建共享的規范化管理,在課程建設、團隊建設、授課教師、教學過程、教學資料等管理中,規范工作流程、強化責任意識、平穩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切實保障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順利實施。
二、共建共享形式
1.建立跨學院教學團隊
根據專業、課程群、課程的建設和教學工作需要,組建跨學院課程教學團隊,報教務處審批,開展課程共建共享工作。團隊負責人所在學院為主責單位,其他團隊成員所在單位為共建單位,主責單位在共建單位配合下負責課程建設、課程思政建設和課程教學管理。團隊負責人是課程建設、課程思政建設和課程教學管理的直接負責人,團隊成員在負責人帶領下共同開展課程建設和教學工作。
團隊教學任務安排及績效考核方案由團隊負責人協調各方共同制定,報教務處審批后,下達至相應教學院系執行。共建共享產生的教學任務按協議分別納入主責和共建單位以及個人績效考核。教學成果的學院歸屬由教務處會同團隊負責人商定。
2. 共享教師資源
各學院之間跨學院聘請優秀教師授課。開課單位根據課程教學需要,經與教師所在單位協商同意,報教務處審批后,可聘請其他學院優秀教師擔任課程授課教師。
開課單位承擔課程建設和教學管理責任,包括課程教學大綱制定及審定、教材選用或編著、教學質量評價及改進、教學檔案整理及歸檔、授課教師聘請及審核、課程思政建設、師德師風建設等。
授課教師承擔具體教學任務,包括依據課程教學大綱開展教學、教學質量評價及改進、教學檔案整理及歸檔、課程思政實施及育人等。
教師所在單位對授課教師也負有管理責任,包括審核教師資格、完成教學任務、監管師德師風等。
個人教學任務納入授課教師個人績效考核,單位教學任務根據聘請時協商納入開課單位或授課教師所在單位績效考核。
3. 共享課程資源
各學院、專業之間可共享優質課程資源。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需要,經二級學院教學工作委員會審批,與開課單位協商同意后,可將其他學院、專業開設的課程納入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但須報教務處審批備案后方可正式實施。
開課單位承擔課程建設和教學管理責任,包括課程教學大綱制定及審定、教材選用或編著、教學質量評價及改進、教學檔案整理及歸檔、授課教師聘請及審核、課程思政建設、師德師風建設等。
課程共享單位協助開課單位開展課程建設和教學管理,包括協助制定課程教學大綱、選用教材,協助進行教學質量評價,協助聘請授課教師,協助開展課程思政及育人工作等。
共享課程產生的教學任務納入開課單位績效考核。個人教學任務納入授課教師個人績效考核。
三、工作要求
1.樹立高質量意識
跨學院共建共享課程是以高質量課程建設、教學效果為目的。各學院要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在課程內容、教師資源、實驗平臺等方面通過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不斷提高課程的“兩性一度”,努力建設一流課程。
2.加強溝通協調
跨學院共建共享課程是一個統籌協調多方教學資源,探索新型課程建設模式的過程。各學院、專業、教師要以開放辦學的心態,多溝通多交流,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中共建共享,在充分交流中探索新模式。
3.切實加強責任意識
跨學院共建共享課程是由多個責任主體聯合承擔的教學育人工作。開課單位要切實承擔課程建設和教學管理責任,保證每學年課程高質量供給。共建共享單位要積極配合開課單位開展課程建設和教學管理工作。授課教師要保質保量完成課程教學任務,包括教學質量評價、教學檔案整理歸檔等。
4.科學制定教學任務分配和績效考核方案
跨學院共建共享課程是一個涉及開課單位、共建共享單位、團隊負責人、團隊成員、授課教師等多方利益主體的系統工程。相關單位要充分考慮各方利益,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任務分配、工作量計算、個人和單位績效考核、績效分配等方案,調動各方積極性。
5.嚴格工作流程
跨學院共建共享課程是專業人才尤其是復合交叉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要的、基礎的教育教學環節。為保障教學秩序平穩、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順利實施,各學院要嚴格規范開課程序、授課教師聘任、課程教學管理,培養方案支撐課程認定等工作流程,明確責任主體,有組織地落實跨學院課程共建共享工作。具體工作流程請填寫《北京石油化工學院跨學院教學團隊審批表》《北京石油化工學院跨學院聘任教師授課審批表》《北京石油化工學院跨學院課程共享審批表》,報教務處審批備案。
教務處
2022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