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開展智慧課程建設培訓班暨
2025年“智慧課程”教改專項申報工作的通知
各教學院(部)、全體教師:
為全面貫徹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和《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戰略部署,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的相關要求,積極響應教育數字化轉型戰略,學校已完成“石化學堂”智慧課程平臺的建設。為充分發揮平臺的技術優勢,進一步提升我校課程建設質量與教學水平,培育具有創新性、實踐性的優質課程資源,學校決定開展智慧課程建設專題培訓,并同步啟動2025年“智慧課程”教改專項立項申報工作?,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建設目標
(一)培育優質課程:踐行“兩性一度”(高階性、創新型、挑戰度)的“一流課程”標準,積極探索課程教學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評價,通過“做中學”的培訓,著力建立一批智慧課程示范課。
(二)創新教學模式:引導全體教師了解AI融入教育教學的理念、方法,優化現有教學目標與教學設計;掌握智慧課程平臺建課的流程,在不同教學場景使用對應功能優化教學;從“會使用”到“用的好”,為學校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三)提升教師能力:以專題培訓和專項立項為契機,鼓勵教師開展AI融合教學的研究,促進教師掌握AI技術在課程建設中的應用方法,深化教師對AI工具的應用,打造一支具備AI教學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型教師隊伍。
(四)完善資源體系:系統構建我校AI課程建設資源庫,匯集優秀教學案例、AI工具集與數字教學資源集,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智慧課程建設經驗與成果,為全校教師提供一站式支持,持續釋放AI教學潛能。
二、申報要求
(一)課程要求
本次專項立項面向學校全體教師,申報課程需符合以下范圍要求:
1.申報課程應為納入最新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鼓勵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實踐教學課程、通識核心課程申報;鼓勵國家級、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所屬課程申報;鼓勵國家級、省級一流課程申報;鼓勵已具備智慧教育平臺在線教學資源基礎扎實的課程申報。
2.申報課程需已具備一定的建設基礎,教學目標明確、內容體系完整,具有開展AI融合教學改革的可行性和創新性,對同類課程建設具有示范引領作用。
(二)人員要求
1.申報人須為我校在職在崗專任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效果優良,近三年無教學事故和師德師風問題。
2.培訓以個人為單位報名參訓,課程建設可以個人或者課程團隊為單位開展,鼓勵跨學科、跨院系組建團隊。
三、建設內容
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點突出人工智能賦能教學模式創新,以數據驅動為核心,將人工智能融入“教-學-管-評”的課程建設各環節,迭代更新智慧課程建設全流程應用場景,解決傳統課程建設問題,打造智能時代應用型高校課程建設新生態,提升課程建設質量和教學管理效率。主要建設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場景:
(一)構建課程圖譜體系
依托“石化學堂”平臺的知識圖譜模塊,運用自然語言處理(NLP)和機器學習技術,對課程知識點進行系統性梳理與解構。重塑課程內容體系,明確能力體系、問題體系、知識體系、教學資源之間內在的逐級支撐關系,以此為依據重新梳理課程知識點,深度結合課程進行內容重構,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根據課程學時學分和課程內容,合理梳理課程圖譜,從知識、問題、能力、素質四個方面構建課程圖譜,實現從“教材章節”到“知識網絡”的轉變,為后續的智能教學應用奠定基礎。
(二)強化備課輔助支撐
利用“石化學堂”智能備課助手模塊,結合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自動生成結構清晰、邏輯合理的教學設計方案?;谡n程大綱自動生成教案初稿,涵蓋教學目標、重難點解析、教學活動設計等模塊,教學團隊再進行編輯調整;教師可基于AI推薦的教學策略、案例資源和互動環節,快速完成高質量教案編寫,實現教學內容的智能化、標準化與個性化定制;實現教案與知識圖譜聯動,在教案關鍵知識點處插入圖譜鏈接,支撐課堂可視化教學;結合課堂實時反饋數據,動態調整后續教案內容,形成“生成-應用-迭代”的閉環優化機制。
(三)部署課堂授課助手
在“石化學堂”平臺部署AI授課助手(講伴),并在教室終端配合使用“雨課堂”客戶端。授課過程中AI助手可通過語音識別記錄授課內容、執行隨機點名、智能應答學生提問,并根據語音內容自動生成課堂總結,這些功能將為課堂教學提供智能化支持,有效增強師生互動,從而營造沉浸式、高互動的智慧課堂氛圍,實現教學過程的智能化輔助。
(四)建設智能題庫系統
依托“石化學堂”的題庫建設與自動批改模塊,運用AI自然語言處理與圖像識別技術,構建覆蓋課程全知識點的智能題庫,支持題型多樣化、難度分層與知識點精準匹配,實現“一鍵出題”。借助自動批改功能,實現客觀題自動批改與主觀題智能輔助批改(如格式檢查、要點提示),同時提供即時反饋與錯題分析,減輕教師工作負擔,提升評價效率與準確性。
(五)搭建資源檢索平臺
依托平臺資源檢索中心,整合校內外優質教學資源,構建面向全校、持續豐富的AI賦能教學資源庫。教師可通過“石化學堂”資源檢索模塊,快速檢索與課程相關的教學視頻、課件、文獻、案例等資源,實現資源高效利用與動態更新,進而提升備課效率與課程質量;建立個性化推薦機制,基于教師備課記錄與學生學習軌跡,推送適配的教學素材與拓展資料。
(六)實現教學智能管理
運用學情分析模型與數據可視化引擎,采集教學全過程數據(含學生出勤、學習行為、作業完成情況、考試成績等),通過“石化學堂”教學管理功能實現精細化管理。建立課程運行儀表盤,實時展示知識點掌握度等指標,生成個性化學情報告;同時構建教師發展檔案,自動記錄AI工具使用頻次與課程建設成果,為教師能力評估提供數據支撐。
四、項目管理
(一)組織申報
請有意申報的教師登錄學校智慧教育綜合服務平臺(http://cxcy.bipt.edu.cn/),選擇“本科教學建設項目-教改項目申報”,點擊“我要申報”,在線填寫項目信息、申報人信息、上傳《項目申請書》,保存后提交教學院(部)審核。用戶名為教職工一卡通號,密碼為一卡通號后6位。
各教學院負責組織教改項目立項論證、質量初審把關,在申報平臺中統一審核、推薦排序,于2025年11月14日24:00前完成在線填報、評審推薦工作,并于11月17日16:00前將與項目管理平臺一致的申報材料紙質版(申請書+匯總表,需簽字、蓋章)一式一份交至教務處(15B203),逾期不予受理。
(二)學校評審
教學單位申報推薦課程后,學校將組織專家評審,公示評審結果,公示期滿后發布正式立項通知。
(三)組織專題培訓
組織首批立項項目負責人參加第一期智慧課程建設專題培訓班。培訓構建“理念+案例→平臺+功能→場景+課程”的內容鏈條,通過全景初探和專項進階兩個模塊繪制階梯式成長路徑,邀請校外專家和我校優秀教師,采用專題講座、課程分享、觀摩教學競賽等形式,以AI賦能教學能力為核心、以真實教學問題為牽引、以平臺技術為支撐,系統提升教師AI工具實戰應用與課程建設能力。培訓共分為三大模塊:
模塊一:AI融入教學設計+“石化學堂”智慧課程平臺初探;
模塊二:“石化學堂”智慧課程平臺功能進階與專項調試;
模塊三:參訓學員進行智慧課程建設案例分享。
(四)過程管理
為保障課程建設質量,學校對入選培訓班的智慧課程實施動態管理,對平臺使用、建設內容、教學資源、AI工具、學生評價等多個運行數據進行監測和跟蹤。對于未持續更新完善、課程建設質量明顯偏低的課程,將取消培訓資格和教改項目認定并追回相關經費,負責人三年內不得通過教務處申請校內任何項目。
(五)結項驗收
本專項項目視同校級重點教改項目管理。立項智慧課程建設期一般為1-2年,經過集中培訓與課程改革實踐,每個教改項目須達到“四個一”的量化目標作為結題標準:完成一門智慧課程的課程建設(每門課程所構建的知識圖譜應包括不少于100個知識節點,問題圖譜應包括不少于5個基本問題;建設3-5個AI助教典型教學案例);一年之內使用“石化學堂”平臺開展智慧課程授課;撰寫一篇教改論文;幫扶一位教師開展智慧課程建設。
五、經費支持
學校將對立項項目給予相應建設經費支持,立項后向項目負責人撥付10000元課程建設經費。經費將分兩批次撥付,正式立項后撥付2500元作為項目啟動經費,2026年春季學期組織項目建設中期考核后撥付剩余經費,??顚S?。項目結項后學校還將遴選建設效果顯著的精品課程資助開展教學資源建設,并推薦至校級以上智慧教學平臺上線。
附件:1.智慧課程建設專項校級教改項目申報書
2.智慧課程建設專項校級教改項目申報匯總表
工作聯系人:王薏群 聯系電話:81292597
教務處 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辦公室
黨委教師工作部、人事處、教師發展中心
2025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