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師喜獲多項2025年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榮譽稱號
近日,中國化工教育協會正式公布了2025年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青年教學名師、優秀教學團隊、優秀教學管理人員認定結果。我校新材料與化工學院劉姍姍副教授獲評“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青年教學名師” 榮譽稱號、制藥類專業人才培養教學創新團隊獲評“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優秀教學團隊”榮譽稱號,教務處趙磊老師獲評“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優秀教學管理人員”榮譽稱號。

此次評選活動旨在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要求,旨在表彰在強化教育服務石油和化工產業發展能力、提升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質量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與個人。評選過程嚴格遵循相關認定規范,經過單位推薦、網上申報、初審及終審認定等多輪嚴謹環節,最終確定名單。
在兩年一次的認定中,我校教學團隊和教師屢屢獲獎,他們是我院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杰出代表,他們的獲評不僅是個人的榮譽,更是學校長期以來高度重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學管理服務的成果體現。充分彰顯了我校在石油化工教育領域深厚的教學積淀、持續的創新活力以及雄厚的綜合實力。
特此向獲獎團隊及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學校將以此為契機,繼續激勵全體教職員工潛心教書育人、銳意改革創新,持續提升教育教學水平與管理服務效能,共同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石油化工行業人才培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青年教學名師:劉姍姍副教授】

自2015年入職學校以來,劉姍姍副教授潛心教學科研工作,先后入選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北京市屬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優秀人才培育計劃。在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中,她深入挖掘貼近學生的教學案例,注重將科研思維融入課堂教學,并創新實施層進式問題鏈教學設計。教學改革卓有成效,其教改論文榮獲北京高校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論文比賽一等獎,改革成果入選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教育教學改革典型示范案例等;同時指導學生獲得北京高校優秀本科畢業論文、北京市大學生化學實驗競賽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優秀教學團隊:制藥類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團隊】

“制藥類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團隊”緊密對接首都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聚焦生物醫藥前沿,依托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學院,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價值引領,產教深融”育人體系,致力于培養具備跨學科視野、卓越工程實踐能力和深厚科技報國情懷的高素質制藥人才。
團隊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F有專任教師25人,包括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北京市科技新星等,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學位教師占比高達96%。團隊教工黨支部先后獲評“北京市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北京市樣板黨支部”,并入選教育部“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黨建引領作用顯著。
在教育教學方面,團隊成果豐碩。承建了教育部制藥工程虛擬教研室;其“產出導向,產教融合”的“3+1”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榮獲中國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基于成果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牽頭建設的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學院獲評產業學院典型案例。團隊全員積極參與北京市“醫藥化工與裝備”交叉學科平臺建設。團隊以“課程鏈、能力鏈、人才鏈、產業鏈”四鏈融通為主線,重構跨學科課程群與微專業。課程體系動態融入AI制藥、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并嵌入“科技報國”等思政案例,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的深度融合。同時,構建了從“基礎理論”到“工程實戰”的進階式培養路徑,通過引入產業真實項目,有效提升學生的職業勝任力。
產教深度融合是團隊發展的核心動能。團隊成功將亦莊生物醫藥園、大興生物醫藥基地等產業資源轉化為優質育人基地,將“大思政課”植入生產一線。通過首創校企“六共同”(共同制定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共同組建團隊、共同建設平臺、共同實施教學、共同評價質量)育人機制,與龍頭藥企深度合作,構建“產業學院共同體”,定向培養契合產業鏈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并組建交叉團隊攻關“卡脖子”技術難題??蒲蟹床附虒W成效顯著,十四五期間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00余項,發表SCI論文近200篇,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其中“藥物分離用層析介質”、“桑枝總堿提取工藝”等成果成功實現企業轉化并應用于教學。實施“青年教師產教能力雙提升計劃”,通過企業實踐、教學攻關、導師帶培等方式,持續強化教師的工程實踐與教學能力,依托產業項目反哺教學創新,保障了師資隊伍的持續迭代與升級。
融通四鏈譜新章,藥心育才鑄棟梁!此刻,這支團隊正以昂揚的斗志,讓激情與智慧在科教一線交響,奮力書寫新時代立德樹人的輝煌篇章,為首都醫藥健康產業的未來全速奔涌,貢獻著不可或缺的石化力量!
【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優秀教學管理人員:趙磊】

趙磊同志在教學管理一線十八載,秉持“服務師生、助力教學”準則履職盡責。作為二級學院教學管理人員期間,她全程參與學校首個專業認證、首輪教育教學審核評估等關鍵工作;聚焦育人實效,助力多名學困生畢業,規范畢業設計全流程嚴把出口質量;擔任學生黨支部書記期間,以黨建引領育人,推動多名學子獲校級榮譽或投身基層服務。任職教務處綜合事務崗位至今,推動電子證明線上服務落地,優化文件處理、會議組織等流程,保障常規業務高效辦理,并于2024年再度助力審核評估,負責自評報告校對、檔案對接等工作。2023年至今,參與化工教育協會行業學院教學管理,深化產教融合,精準開展畢業與學位管理。
未來,她將持續以優質教學管理與服務,為學校人才培養事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