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名稱:
先進制造技術與裝備智能化團隊
團隊簡介:
研究團隊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講師2人,碩士研究生多人。近年來主持和參與項目30余項,其中國家級課題十余項(國家重點研發973課題、國家04科技重大專項等),省部級項目十余項。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其中SCI/EI檢索3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授權軟件著作權18項。獲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多項,國際發明展覽會“發明創業獎*項目獎”金獎、銀獎,北京發明創新大賽金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優秀科技成果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創新成就獎(青年)等多項獎勵。
本方向成功研制了六軸精密微細數控電火花加工機床技術及裝備和六軸聯動成形電火花加工技術及裝備,部分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效解決了航空、航天、汽車、生物醫藥等領域中關鍵零部件的加工難題,助力北京全國科創中心建設。所研制開發的精密微細電火花加工專用脈沖電源、六軸聯動數控系統、微細電火花微動加工機構、全閉環控制精密雙分度全浸液轉臺,已推廣應用至航空航天、汽車能源、模具制造等多家重點領域企業,解決了其關鍵精密部件的加工“瓶頸”問題,為相關企業實現直接經濟效益1.8億元。
團隊成員:
劉建勇,羅學科,丁喬,田小平,李殿新,楊曉宇,張慧杰
成員簡介
李殿新,男,1988年出生,山東聊城人。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 副教授;負責承擔或參與的本領域科技項目十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項,北京市級項目2項。項目申報人負責的項目成果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超過3000萬元,本人累計獲批專利及軟件著作權總計28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發表學術論文22篇,其中SCI/EI檢索10篇;獲得各類獎勵十余項。
(一)教育經歷
(1) 2011-08至2015-07, 清華大學, 機械工程專業, 博士
(2) 2008-08至2011-07,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機械設計及理論, 碩士
(3) 2004-09至2008-07, 濟南大學,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學士
(二)科研與學術工作經歷
(1) 2021-09至現在,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 副教授
(2) 2018-10至2021-08,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 煤科院節能技術有限公司, 副研究員
(3) 2015-08至2018-09,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 煤科院節能技術有限公司, 助理研究員
(三)主持或參加科研項目
(1) 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術創新基金項目, 2017CX01, 煤粉工業鍋爐濃相低脈動圓盤供料器研發, 2017-07至2019-06, 已結題, 主持。
(2) 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礎基金研究項目, 2016JC02, 煤粉鍋爐底部落灰沉降特性研究, 2016-07至2017-06, 已結題, 主持。
(3)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項目, Z161100004816012, 100t/h容量超低排放煤粉工業鍋爐系統研制, 2016-01至2017-12, 已結題, 參與。
(4) 工業和信息化部,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項目,2013ZX04001-011,APM系列翻板臥式加工中心,2014-07至-2016-06,已結題,參與。
(5) 工業和信息化部,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項目,2012ZX04010-011,高檔數控機床數字化設計關鍵技術與工具集研發及典型產品應用,2011-07至2013-06,已結題,參與。
(五)代表性成果
(1) Dianxin Li, Pingfa Feng, Jianfu Zhang, et al. Method for modifying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used in the thermal simulation of a feed drive system based 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Numerical Heat Transfer, Part A: Applications, 2016, 69(1): 51-66.
(2) Dianxin Li, Pingfa Feng, Jianfu Zhang, et al. An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key geometric errors of machine tool based on matrix differential and experimental test,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4, 228(17): 3141-3155.
(3) LI Dian-xin, ZHANG Jian-fu, ZHANG Yun-liang, et al. Modeling, identification and compensation for geometric errors of laser annealing tabl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4, 21(3): 904-911.
(4) Dianxin Li, Pingfa Feng, Jianfu Zhang, et al.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for thermal simulation of a spindle system based on RBF neural network,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4, 70(5-8): 1445-1454.
(5) 李殿新, 趙沿民, 張建富, 等. 立式加工中心靜剛度細化試驗與有限元分析, 農業機械學報, 2012, 43(12): 262-267.
(6) 王乃繼, 羅偉, 李殿新, 等. 一種雙卸料閥與文丘里管耦合的供料器, 2019-7-19, 中國, CN201710771715.0 (發明專利)
(7) 馮平法, 張建富, 李殿新, 等. 機床三向靜剛度同步測試系統, 2015-6-24, 中國, CN201310102342.X (發明專利)
(8) 李殿新, 韓崇剛, 白一飛, 等. 精確供料自動調節子系統V1.0, 2018SR755458, 原始取得, 全部權利, 2018-6-13 (軟件著作權)
(9) 李殿新, 馮平法, 張建富, 等. 數控機床整機動靜特性分析規范軟件, 2013SR101661, 原始取得, 全部權利, 2013-7-15 (軟件著作權)
楊曉宇,女,博士,講師。2005年畢業于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后到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任教。2010-2011年美國華盛頓大學訪學一年。目前主要從事特種加工、特種材料腐蝕防護等方面的研究。獲的壓力容器審批人員資格證書;獲得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優秀教材一部;發表論文10余篇,其中被SCI/EI檢索多篇;出版教材1部。
主要科研項目:
1.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水下摩擦螺柱焊接頭的沖蝕-沖蝕磨損機理研究,2019-2021,參與。
2.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鎂表面Ca-P生物涂層在腐蝕與磨損協同作用下降解機理研究 ,2015-2017,參與。
3. 企業委托橫向項目:深水立管技術研究,2009-2010參與。
4. 校級教改重點項目: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與實踐,2016-2017,參與。
代表性學術論著:
1.Yang Xiaoyu, Zhao jie Local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property of Nano-SiO2/MAO Composite Coating on A M60B-Mg Alloy. Materials2022,( 4): 1317-1322.
2.Yang Xiaoyu, Zhao jie Global and Local 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Nano-SiC Induced MAO coating on Magnesium Alloy.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2022, 433:281-284.
3. 楊曉宇. 心血管支架用可降解Mg-Zn-Y-Ca-Zr合金組織及腐蝕性能研究.新技術新工藝,2020(3)
4. 楊曉宇.含CO2油田采出水中X80管線鋼腐蝕特性研究. 新技術新工藝,2020(6)
5 楊曉宇.X70管線鋼在海水中的腐蝕特性與防腐涂層性能研究.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9(3)
6楊曉宇.基于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油氣儲運專業英語”教改探索與實踐. 第16屆全國高校油氣儲運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8.7
7. 楊曉宇.FESTO緊湊型過程控制系統在“液壓與氣壓傳動”教改中的應用.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論文集(2017)
8. Q345R鋼在模擬地熱水環境中的腐蝕與結垢.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5(9)
張慧杰,女,1992年出生,河南開封人,2021年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獲得機械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美國休斯敦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現在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工程教研室和智能制造實驗室工作。
主要研究工作
基于多物理場的電火花加工放電機理研究;
電火花加工電參數優化方法研究;
材料微表面結構物理化學變化機理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交叉科研探索項目:基于SoC芯片的智能化放電控制技術研究(項目號:BIPTCSF-017),項目負責人,2022.1-2023.12;
國家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微間隙受限生物柴油成膜特性及潤滑性能研究(項目號:51605492),參與人2017-01-2019-12-31。
III.代表性學術論文
(1) Zhang Huijie; Liu Shuhai; Sliding behavior of silica ball-shale rock contact under polyacrylamide aqueous solutions, Journal of Tribology-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2022, 144(2): 021204-1-021204-10.
(2) Zhang, Huijie; Liu, Shuhai; Xiao, Huaping;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sliding quartz sand particle and shale rock contact under water and guar gum aqueous solution in hydraulic fracturing,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2019, 129: 416-426.
(3) Zhang, Huijie; Liu, Shuhai; Xiao, Huaping; Sliding friction of shale rock on dry quartz sand particles, Friction, 2019, 7(4): 307-315.
(4) Zhang, Huijie; Liu, Shuhai; Xiao, Huaping; Frictional behavior of sliding shale rock-silica contacts under guar gum aqueous solution lubrication in hydraulic fracturing,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2018, 120: 159-165.
(5) Zhang, Huijie; Liu, Shuhai; Xiao, Huaping; Sliding Friction Behaviors of Shale Rock-Silica Contacts under Guar Gum Aqueous Solution Lubrication in Hydraulic Fracturing, World Tribology Congress, Beijing China, 2017-9-17至2017-9-22.
(6) 張慧杰,劉書海,肖華平:水力壓裂中石英砂-頁巖的滑動摩擦行為研究 [C]。2018年全國青年摩擦學學術會議,福州,中國。
(7) Zhang Huijie; Liu Shulai; Xiao Huaping; Sliding Friction of Shale Rock on Quarts Sand Particles in Hydraulic Fracturing [C]. ITS-IFToMM, 2017, Jeju, Korea.
(8) 張慧杰,劉建勇,李殿新,楊曉宇:基于BP神經網絡電火花小孔加工工藝目標性能預測[C]。2021年全國特種加工學術會議,杭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