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工程系開設有“能源與動力工程”以及“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兩個全日制本科專業,擁有“能源動力”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其中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為國內首家以“氫能為特色”,兼顧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核能等多種清潔能源的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
一、專業建設
1.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
本專業圍繞國家 “雙碳”發展戰略對高水平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需求,培養具有高尚道德品質、扎實專業基礎知識、較強工程實踐能力與社會責任感,在新能源、熱能動力、制冷低溫、暖通空調、節能環保、余熱利用等相關領域從事系統設計、產品研發、技術培訓、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導向,秉承“崇尚實踐、知行并重”的育人理念,積極開展大學生學科競賽、創新創業、實培計劃等創新實踐活動,著力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技能、工程設計能力和科技創新意識,形成了實踐育人的人才培養特色。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生需求旺盛,就業質量較高。近十年來,能動專業每年畢業生簽約率均高于95%,典型就業單位如中國大唐集團、中核集團、北京熱力集團、北京市燃氣集團、京能集團、北京首都機場、大金(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中芯北方公司、銀行系統等知名企業及事業單位。部分同學選擇帝國理工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國際國內知名高校繼續深造。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發展和學科平臺
2.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全國首家以“氫能”為特色,兼顧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核能等多種新能源的新興王牌專業。本專業深度對接京津冀地區新能源產業和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發展規劃,培養覆蓋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的高水平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
本專業立足北京、面向全國,為滿足氫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核能等新能源行業發展需求,培養具備扎實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知識,具有良好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文化修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工程實踐能力,具備終身學習、團隊合作與溝通等可持續發展素質,能在新能源開發利用、氫燃料電池汽車、智慧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從事研發、設計、生產、管理、營銷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典型就業單位有: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派瑞華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環宇京輝京城氣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石化燕山石化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科泰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太陽能研究所、北京兆陽光熱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金風科技、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發展方向和支撐平臺
二、師資隊伍

能源工程系現有專任教師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5人。擁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青年拔尖人才1人,以及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北京市長城學者、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青年骨干等各類省部級人才多名。師資隊伍絕大多數畢業于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等國內高水平院校,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為89%,教學團隊獲得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優秀教學團隊。
三、科研平臺與科學研究
能源工程系建設有深水油氣管線關鍵技術與裝備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氫能研究中心、能源高效利用與清潔能源應用工程研究所、特種透平機械研究所、區域能源與熱設備研究所,形成了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強化傳熱與熱工測試、高效數值計算方法與仿真、氫能利用與高效儲運、葉輪機械優化以及建筑節能等特色研究方向。
自十三五以來,能源工程系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葉企孫聯合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項目等國家級課題近30項,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計劃項目、北京市教委-基金委聯合資助項目等省部級項目40余項。承擔航天科工集團、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海油、清華同方、四川空分、中科院等國家大型企業和科研機構委托的研發課題50余項,獲得競爭性科研經費逾5000萬元,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9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