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召開2023年度基金申報動員大會暨首場基金項目申報策略報告會
為做好2023年度基金項目申報工作,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申報基金項目的積極性,提升項目申請書的總體撰寫質量,學校于11月1日下午在清源校區致遠講堂召開了2023年度基金申報動員大會暨首場基金項目申報策略報告會。二級學院院長、科研工作分管領導、科研機構負責人、交叉探索科研項目負責人、新進入職的青年教師等200余人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參加了此次會議。
靳海波副院長首先概述了國家和省部級基金集中受理項目近年來的申報和資助情況,然后詳細剖析了我校省部級及以上縱向科研項目的申報和立項情況,通過校內年度申報和立項數據的縱向對比以及與兄弟高校間的橫向比較,系統指出了學校基金項目申報過程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項。針對高級職稱專技人員申報國家基金項目的動力不足、項目申報書質量有待提高、申報過程缺乏組織化等問題,靳海波副院長從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職業發展等角度全面分析了高質量科研項目必要性和迫切性,進一步要求科學技術處要作出針對性的工作部署和組織保障,二級學院要從思想和行動上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本單位的基金申報工作,力求做到“應寫盡寫”和“應報盡報“,重數量更重質量,重結果更重過程,以國家基金項目申報過程的組織化推進有組織的科研。

羅學科院長隨后做了熱情洋溢的國家基金項目申報動員,指出學校在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具有多重優勢。一是作為傳統工科院校有底蘊、有傳統、有基礎,有足夠承接國家基金項目體量的科研資源、條件和平臺;二是學校具有天然的師資優勢,近2/3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有從事高質量基金項目申報和科學研究的潛力,是京外多數應用型高校不可比擬的;三是學校最大限度地保障科學研究,新入職教師三年內原則上不安排教學任務就是為青年教師潛心科學研究、申報高質量項目等學術職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羅學科院長進一步強調,從事科學研究是高等學校教師的基本職責,科研上的“躺平”不可取,要善于思考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凝練出深層次的科學問題,形成高質量的項目申報書并開展相應研究,進而形成科研成果并推動其轉化應用。羅學科院長同時要求二級學院和科學技術處要實實在在地重視基金申報工作,精心組織并做好服務保障,切實提高學校國家基金項目的申報率和資助率,助力學校科研跑出加速度。

大會還專門邀請了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市百千萬人才工程市級人選,北京市“高創計劃”領軍人才、北京市“長城學者”榮譽稱號獲得者孫東亮教授進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輔導講座。孫教授從基金項目科學問題的屬性入手,詳細闡述了不同科學問題屬性的定義、評審要點和撰寫特點;然后結合自己團隊的真實申報案例和項目評審經歷,耐心細致地講解了基金申報書中的題目、摘要、立項依據、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目標等14個模塊的撰寫要點和技巧,以一個個真實案例生動地詮釋了如何“站在評審人的角度撰寫基金”;最后,孫教授結合自己團隊成功申報一系列基金項目的經驗,在申報書的撰寫順序、打磨重點、時間分配等方面為基金申報的組織工作也提供了諸多建設性的的建議。

參會教師普遍認為,這次大會很有必要也很及時,不僅明顯提升了撰寫基金項目申報書的信心和技巧,而且充分意識到學校高質量發展對國家基金基金項目需求的迫切性,以及自己所在崗位在學校“爬坡過坎上臺階”轉型發展階段應該承擔的職責。下一步,科學技術處將嚴格落實大會提出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精心組織各項基金項目申報工作,做好信息發布、組織協調、形式審查和預評審等事項,協同二級學院如期推進2023年度各項基金項目申報工作并力爭在獲批項目方面取得突破。
(科學技術處 陳建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