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京南地區高??萍汲晒平闀诒苯ù笳匍_
2023年京南地區高??萍汲晒平闀诒本┙ㄖ髮W召開
11月11日,2023年京南地區高??萍汲晒平闀诒本┙ㄖ髮W成功召開。本次推介會以“協同創新,共促京南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來自京南地區的6所高校以及100余家行業企業、校友企業、投融資機構和成果轉化服務機構齊聚北建大,共謀校、地、企協同創新發展。來自京南高校的100余項科技創新成果以推介、展覽、路演等多種方式,面向社會公開展示。

2023年京南地區高??萍汲晒平闀诒本┙ㄖ髮W大興校區召開
本次大會強化目標導向,旨在深化校地協同創新機制,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推動創新要素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助力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柳長安,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二級巡視員張志松,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王鑫,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二級巡視員周立權,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吳浩,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處長馬欣伯,北京印刷學院校長田忠利、黨委副書記白莽,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校長羅學科、副校長靳海波,北京建筑大學黨委書記李軍鋒、校長張大玉、副校長李俊奇、陳紅兵、楊建偉等出席。
創新成果推介環節由我校羅學科校長主持。北京建筑大學、北京印刷學院、北京石油化工學院3所學校校領導從學校概況、科技創新情況、代表性研究成果等方面展示科研實力。


北京印刷學院黨委副書記白莽介紹,學校立足新時代首都發展,扎根出版印刷行業,堅持學術立校,發揮以出版學科為核心的學科群特色優勢,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有組織科研,取得出版與傳播、印刷與包裝、設計與藝術等領域的一系列顯著成果,在服務首都發展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方面做出特色貢獻。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副校長靳海波介紹,學校始終堅守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辦學定位,緊緊圍繞國家和首都高精尖產業發展需求,深化“五聯”行動,積極開展有組織科研;從小切口入手著力攻關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加速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切實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在醫藥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應用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以實際行動書寫了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建設的北石化篇章。

北京建筑大學副校長李俊奇介紹,作為北京地區唯一一所建筑類高校,北建大始終以國家、地方和行業需求為導向,有組織開展科研攻關,以“駐校建院、駐地建站”為抓手推進校地合作,采用“平臺化、項目制”模式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深入推進校地校企協同創新,形成了一批高質量科研成果,通過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等方式,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地方創新發展和企業創新能力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大興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征介紹大興區規劃空間資源。他談到,大興區的功能定位是面向京津冀的協同發展示范區、科技創新引領區、首都國際交往新門戶、城鄉發展深化改革先行示范區,大興區發展優勢眾多,擁有交通便捷,產業發展空間資源豐富,產業發展空間底蘊深厚等優勢。他還從全區商業用地資源、臨空經濟區、重點產業規劃單元等方面展示了大興區重要產業功能區。
會上,還分別舉行了校地、校企和科技園入園簽約儀式,本環節北京印刷學院校長田忠利主持。


大興區人民政府與北京建筑大學簽署校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共建駐地服務機構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園產業園共建、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和人才培養交流等方面進一步深化,促進校地融合發展。


會上,北京建筑大學與中建鐵路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印刷學院與河北萬杰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物聯訊(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化工學院與北京東方泰洋幕墻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歐利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分別簽署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校企協同發展。

北京建筑大學“綠色?智慧創新科技園 ”與智慧城市導航與位置服務技術研究團隊、智慧城市電網與光儲直柔技術研究團隊、綠色人居環境與智慧能源技術研究團隊和震宇智慧(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科邦檢測集團有限公司、鄭州聯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入園協議,以上團隊和企業成為科技園第一批入園團隊和企業。
在科技創新成果展覽會上,3所高校以展板、模型、樣品、機械裝置、音視頻等多種方式展示了百余項代表性成果,覆蓋遺產保護、智慧城市、智能裝備、節能環保、高端制造、醫藥健康、新材料、創意設計等多領域。




當天下午的路演環節,北京建筑大學、北京印刷學院、北京石油化工學院3所京南地區高校的13個團隊創新成果集體登場。這批成果主要聚焦節能環保、機器人與智能裝備、新能源智能汽車、醫藥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高精尖產業方向,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和可轉化性。

本次科技創新成果活動為京南地區高校與企業和投融資機構之間搭建“產學研用金”交流協作平臺,推動科技資源全鏈條融通聯動,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新路徑,釋放創新發展新動能。下一步,將繼續通過線上宣傳等途徑加大成果推廣力度,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精準有效轉化,為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貢獻京南地區高校的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