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2023年度北京市數字教育研究課題立項名單,我校成功獲批重點課題1項、青年課題1項。據悉,北京市數字教育研究課題工作由北京市數字教育中心負責組織開展,課題研究重視以創新為導向的基礎研究,加強基于實證的應用研究,強化以標準和規范為主導的實踐研究,聚焦推動首都教育現代化新發展。我校具體獲批課題情況如下:
課題名稱:基于大數據驅動的應用型高校課堂評價體系研究
課題類別:重點課題
課題負責人:崔麗敏,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北京市育人先鋒,所授《高等數學》課程獲評北京高校“優質本科課程”,獲北京市第九屆青年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課題介紹:本研究面向高校課堂教學全過程,從大數據驅動視角研究設計課堂評價維度,構建課堂評價體系,探索課前、課中、課后等關鍵教學評價環節的有效聯通機制,推動課堂教學評價從經驗主義走向“數據主義”。本項目是推動我校本科教學質量監控評價的重要舉措,研究成果對同類高校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質量具有參考價值。

課題名稱:元宇宙賦能教學場景變革研究
課題類別:青年課題
課題負責人:馬琳,人文社科學院藝術教研室青年教師,講師。主持“藝術素養大講堂”入選首屆全國高校美育優秀案例,論文獲2022年北京市學校美育科研論文征集評選活動“一等獎”。
課題介紹:數字化、智能化是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必然要求。但在數字技術為教育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線上”與“線下”的二元對立割裂了教育活動的完整性,“離身”的互動方式妨礙了學生的實時反饋;屏幕的存在則阻礙了學生的具身體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接受主體的共情能力。事實上,當下移動智能設備的影音迭代和教學應用軟件的擬在場技術都無法打破身體缺席的離身性壁壘,進而實現高效率的認知體驗。元宇宙的出現,則完美彌合了這一缺陷。
因此,本課題聚焦國內外案例,探索元宇宙賦能教學場景變革的內涵、特征和具體模式,發掘元宇宙賦能教學場景變革的著力點。根據研究結果,可以為我校后續的教學場景升級與變革提供可行建議,并最終服務于高等教育的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我校一直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數字教學資源的建設,在2019年由多個部門聯合申報了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雙百”示范行動項目《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數據采集和教學效果評價研究》,并成功獲批。本次獲批的研究課題將基于學校教育信息化現有建設成果開展進一步研究,推進我校優質數字教學資源的分析挖掘與開發利用,加速提升我校教育現代化水平。
作者:金紅梅 / 編輯:王莉鑫 審核:李林琳 來源: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