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影视资源影视基地在线播放高清版 ,八戒八戒神马影院在线观_DVD免费观看电视剧

紅色旅游沉浸式體驗升級策略

1.png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提出:“創新紅色旅游展陳方式,開展紅色旅游宣傳推廣,提升紅色旅游發展活力。”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用好紅色資源 培育時代新人 紅色旅游助推鑄魂育人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合理運用大數據、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打造一批沉浸式、體驗式全國紅色旅游實景課堂。”

作為紅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載體,紅色旅游不能只是單向度地傳播歷史知識,還要通過沉浸式體驗實現革命精神的代際傳承,以科技賦能與文化創新構建起可觀、可感、可參與的多維體驗空間,實現從傳統觀光向沉浸式體驗的轉型升級。

紅色旅游沉浸式體驗的價值維度

在紅色旅游沉浸式體驗中,“在場”不再只是物理空間的抵達,而是情感和文化雙重維度的深度耦合。

一是情感共鳴的“去距離化”。紅色旅游沉浸式體驗依靠“在場性”,使線性敘述轉變為情境敘述,突破傳統博物館的“觀看—記憶”方式,通過激活“體驗—認同”,形成“情境化教育”新范式。

中共一大紀念館推出的“數字一大·初心之旅”大空間VR沉浸式體驗,開啟了紅色文化傳播的全新探索。觀眾戴上VR眼鏡,可“穿越”回20世紀初的上海,見證中共一大會議召開,親歷“開天辟地”,重走“初心之旅”,感受革命先輩的豪情壯志。

二是紅色文化的“去符號化”。集體記憶的延續依賴于“形式的更新”,紅色旅游沉浸式體驗將宏大的革命歷史轉譯為可交互的“敘事—任務—反饋”閉環,使紅色符號在數字語境中重新編碼,實現“傳統—現代”的轉譯過程。游客在交互中進行文化選擇,借助社交媒體二次傳播,形成UGC(用戶生成內容)驅動的文化再生產機制。

作為重慶首個沉浸式黑匣子劇場,紅巖紅沉浸式劇場推出沉浸式史詩劇《紅巖紅》和情景式體驗劇《黎明之前》。游客可通過行進式觀劇、互動性觀演、代入式體驗等形式,“走進”1949年的渣滓洞監獄,重溫那段悲壯的歷史。

紅色旅游沉浸式體驗的現實圖景

從政策東風與市場潮涌的合力來看,紅色旅游沉浸式體驗正沿著科技賦能、在地敘事、研學延伸3條主線破浪。

一是“科技+歷史”的情景表達。四川瀘定的飛奪瀘定橋核心展示園,通過還原紅軍飛奪瀘定橋情景,由專業講解員講述英雄事跡,輔以多媒體技術重現歷史畫面、戰斗模擬等體驗式項目,使觀眾身臨其境。

二是“在地文化+紅色故事”的敘事創新。江西瑞金通過跨媒介敘事,將紅色文化與客家文化相融合,推出帶有客家民俗特點的紅色旅游項目,包括客家山歌、客家手工藝展示等,既保留地方特色,又強化品牌張力。

三是“研學+體驗”的價值鏈延伸。湖南道縣整合陳樹湘紅色文化園等資源,構建“數字動漫—沉浸研學—文創消費”三級產品鏈。“我是陳樹湘”數字動漫黨課以第一人稱視角重構歷史敘事,成為紅色文化數字化傳承的典范。

高光背后,個別紅色旅游沉浸式體驗也面臨“三重失衡”困局:技術炫目忽略歷史真實,模板復制淹沒在地靈魂,流量狂歡稀釋教育初心。

一是“硬技術”與“輕內容”的失衡。一些景區盲目應用VR、AR等新技術,但對歷史細節欠缺考證,甚至存在明顯史實錯誤。

二是“標準化生產”與“在地特色”的沖突。例如,一些紅色劇本娛樂項目集中于“諜戰”“行軍”等題材,同質化較為嚴重。

三是“流量追求”與“教育本質”的博弈。個別景區為吸引游客,將紅色歷史進行娛樂化解讀。過度娛樂化會消解歷史的真實性和嚴肅性,也背離了紅色旅游培根鑄魂的初心。

紅色旅游沉浸式體驗的升級之道

紅色旅游沉浸式體驗的提質升級,要堅持內容為基、科技為翼、共享為橋、保障為盾,協同發力,為紅色旅游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一是“內容為王”,筑牢體驗根基。紅色旅游沉浸式體驗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歷史敘事的真實性與情感表達的穿透力。可建立“專家+創客”的內容共創機制,一方面,由黨史學者、歷史專家組成“內容審核委員會”,確保每一個虛擬場景、每一句臺詞符合史實;另一方面,引入青年編劇、游戲設計師等,將歷史事件轉化為“任務驅動型”敘事。

二是場景創新與技術“適度應用”。謹防“技術至上”,應追求“技術—人文—藝術”的平衡。貴州遵義的大型長征文化沉浸式演藝《偉大轉折》,以中央紅軍血戰湘江后轉兵貴州、召開遵義會議為主線,通過全息幻影、環繞音效等科技手段,結合地方音樂與民俗符號,打造差異化紅色演藝體驗。

三是構建體驗共同體,實現主客共享。紅色旅游沉浸式體驗不應局限于景區內部,還要延伸至社區與城市空間。貴州遵義圍繞遵義會議會址精心打造“遵義·1935街區”,整合老城區商鋪、民居等,改造為紅色文化主題街區。紅軍街上商鋪林立,當地居民通過經營特色店鋪共享收益。這種“景區—社區”聯動模式,使紅色文化從“展品”變為生活場景的一部分。

四是政策保障與市場規范雙管齊下。建議制定紅色旅游沉浸式體驗服務規范,在內容審核、技術把關、安全管理等方面加以規范。同時,繼續對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優秀作品、項目予以資金和政策支持,激勵更多優質紅色旅游沉浸式體驗項目的創作開發,推動行業朝著更加規范、優質、創新的方向發展。

當游客在河北西柏坡“回到”1948年的中央軍委作戰室,親身體驗革命領袖如何在艱難環境下作出關鍵抉擇;當游客在虛擬“黨史館”場景中,“親手”拖動虛擬滑塊,南湖紅船模型隨時間軸緩緩展開;當小學生在VR設備中“握住”李大釗先生的手,聽他講述《新青年》的故事……紅色旅游沉浸式體驗正在完成它的使命——不是讓歷史停留于過去,而是讓它成為可觸摸、可感知、可傳承的精神力量。這種時空轉換讓游客意識到革命精神不只是過去的遺產,還是可以指導當下生活的精神資源,實現從歷史傳承到現實踐行的轉化。

未來,應堅守內容保真、技術賦能、情感共鳴的三角支撐,使紅色旅游沉浸式體驗真正實現“見人、見物、見精神”。

作者:王鑫、吳京儒    來源:中國旅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