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竹,男,1964年生,湖南益陽人,工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受教育背景:1981——1985,長江大學,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專業學士
1985——1988,成都理工大學,石油物探專業碩士
1994——1997,中國石油科學研究院,工學博士
1997——1999,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波研所博士后
長期從事數字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等領域教學與科研工作,重點圍繞圖像認知與智能系統以及深度學習方面開展研究工作。現任北京人工智能學會理事和北京圖像圖形學會理事。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圖像歐拉數的研究”,主持北京市屬高校人才強教深化計劃——“圖像認知與智能系統”學術創新項目,目前承擔華大基因公司“基因測序數據壓縮算法開發”項目。迄今發表學術論文70篇,其中SCI/EI收錄12篇。作為副主編與中國公安大學合編《數字圖像處理》教材1部。日常教學主講過的課程(知識結構與背景):
本科生——《地震勘探原理》,《地震資料處理》,《波動力學》,《信號分析》,《離散數學》,《數字信號處理》,《數字圖像處理》
研究生——《圖像編碼理論》,《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
1. 石油地震資料處理與多道反演;
2. 數字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
3. 卷積神經網絡與GAN技術。
1. 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圖像歐拉數研究”(編號:60772168)
2. 主持北京市屬高校人才強教計劃“圖像認知與智能系統”學術創新項目(編號:PHR201106146)
3. 承擔華大基因公司“基因測序數據壓縮算法開發”項目(H2021-189)
1、波阻抗映射法外推,《地球物理學報》,1998,Vol.41(1)
2、關于二維圖像Euler數新公式的證明,《中國科學》(E輯),2006,Vol.36(1)
3、煤泥浮選泡沫圖像分割與特征提取,《煤炭學報》,2007,Vol.32(3)
4、煤泥浮選氣泡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煤炭學報》,2007,Vol.32(8)
5、關于三維圖像Euler數新公式的證明,《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2010,Vol.23(1)
6、基于跨連接LeNet-5網絡的面部表情識別,《自動化學報》,2018,Vol.44(1)
2021年12月27日,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2021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評選出“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和“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據悉,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從2016-2020年CSTPCD收錄的中國自然科學領域31個學科、1952種中文期刊,并以我國作者為第一作者的45.16萬篇論文中遴選產生,本年度共遴選出100篇,其中高等院校65篇,代表了我國國內科技論文發展的最新水平。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林小竹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基于跨連接LeNet-5網絡的面部表情識別”發表于《自動化學報》44卷第1期上,成功入選2020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也是學校首次上榜。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