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實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工作部署及文件精神。5月28日下午,黨委學生工作部組織我校各民族師生代表、前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及蒙藏學校舊址參觀,深化我校各民族師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進一步鞏固和拓展形勢與政策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與形勢任務”專題的學習成果,將思政小課題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以“大思政課”拓展全面育人。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分為“大一統”、“大交融”、“大團結”三個單元。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師生們參觀了各個展廳,從遠古時代的石器、陶器,到各個朝代的青銅器、玉器,再到近現代的民族服飾、生活用品,每一樣展品都似乎在訴說著屬于它的歷史故事。


師生們用心聆聽講解員的解說,深刻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體會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多元一體的民族大家庭,各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相互交融、共同發展,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與奮斗成為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
蒙藏學校舊址“中華一脈 同心筑夢”主題展中,420多張照片,280余件實物、文獻、檔案,按照“共同締造新中國”“團結建設新社會”“攜手奮斗繁榮路”“同心奮進新時代”四個部分,全方位呈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組織開展民族民主革命斗爭的歷史。通過情境化展演、沉浸式體驗,生動、鮮活地呈現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的共有精神標識與共享文化符號。
通過參觀學習,同學們對我國民族團結的歷史性成就和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形成發展歷史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實踐有了全面了解,深入理解了中華民族“大一統”“大交融”“大團結”歷史內在的緊密聯系,深刻認識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必然性、極端重要性和現實針對性,更加堅定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實現的根本保證的信念。
師生觀后感
解建利(預科班班主任):參觀民族文化宮和蒙藏學校舊址是一次難得的體驗,兩個地點的展覽均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意義,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在參觀過程中,我被各種精彩展覽深深吸引,從古代建筑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每一處都透露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尤其令人震撼的是那些歷經千年仍熠熠生輝的文物,它們不僅讓我領略了古人的智慧與匠心,更激發了我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尊重。作為高校老師,我們應傳承優秀文化,尊重多元差異,弘揚民族精神,為中華文化的繁榮貢獻力量。
王雪(少數民族學生實習輔導員):通過對文物古籍展及蒙藏學校舊址的參觀,我深深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和中華各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五十六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不斷交織融合,又各具特色。每一件展品都傳遞出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民族情感。尤其是“大團結”單元,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團結帶領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奮斗,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歷程,令我印象深刻。作為少數民族輔導員,要努力擔負起時代責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征程上,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阿布都拉·吐勒太別克(預科班學生):這次參觀過程中,我被濃郁的民族氣息所吸引、所震撼。文物古籍展中各種民族服飾、工藝品和藝術品琳瑯滿目,它們以獨特的形式展現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我仔細觀賞著每一件展品,感受著它們所傳遞的深厚歷史底蘊和民族情感。各民族的文化在這里相互交融、和諧共生,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讓我更加堅定了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共同發展的信念。
作者:孫國棟 / 編輯:王莉鑫 審核:李林琳 來源:學生工作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