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頂級期刊 Science 在線刊發(fā)了題為"The?β-d-manno-heptoses are immune agonists across kingdoms"的研究論文(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k7314)。該研究發(fā)現多種NDP-甘露庚糖是跨界分布的免疫激動劑,拓展了NDP-甘露庚糖分布的廣泛性和種類的多樣性,為后續(xù)研究其在不同生命體中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礎。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陳義華研究員、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院士和微生物所吳邊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學校新材料與化工學院王敏副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3/5),學校為第四署名單位。此項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項目經費支持。


圖1.NDP-甘露庚糖是跨界分布的免疫激動劑 圖2. 實驗中的王敏副教授
多年以來,人們對于NDP-甘露庚糖合成酶的認識局限于細菌。本研究中,作者發(fā)現NDP-甘露庚糖合成酶廣泛分布于細菌、古菌、真核生物甚至病毒中。本研究通過生物信息學、酶學結合人工智能Alphafold等手段證實了跨界來源的NDP-甘露庚糖核苷轉移酶不僅可以合成ADP-甘露庚糖,還能夠合成兩種新型的NDP-甘露庚糖——CDP-甘露庚糖和UDP-甘露庚糖;對甘露庚糖核苷轉移酶的深入研究發(fā)現,保守的STTR5序列是這類酶能夠合成CDP-和UDP-甘露庚糖的標志性特征。細胞及小鼠水平的生化與動物實驗證實不同來源的CDP-和UDP-甘露庚糖能夠作為免疫激動劑,激活受體ALPK1依賴的天然免疫,且作用效果要強于ADP-甘露庚糖。系統(tǒng)進化分析暗示,在后口動物喪失合成NDP-甘露庚糖的能力后,一些脊椎動物如哺乳動物,進化出了ALPK1作為模式識別受體以識別跨界來源的NDP-甘露庚糖分子。
王敏副教授是學校2023年度引進的杰出人才,生物與醫(yī)藥專業(yè)學位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微生物天然產物藥物的發(fā)現與合成機制研究,以(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在 Science,Microbiome,Eur J Med Chem,Virulence,Org Lett,J Nat Prod等期刊發(fā)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0篇。后續(xù),王敏副教授將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深入開展合作,推進NDP-甘露庚糖及相關化合物的藥學研究,助力學?!搬t(yī)藥化工與裝備”交叉學科平臺建設。
作者:王敏 / 編輯:魯迪 審核:李林琳 來源:新材料與化工學院、科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