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新華網刊發《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服務首都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新時代首善之區工程師搖籃》,專題報道我校在人才培養、學科專業轉型、科技創新等方面的顯著成效。以下為報道全文。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創建于1978年,2000年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劃轉北京市管理,是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北京市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黨委書記劉穎在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講授“大思政課”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羅學科表示,學校堅決貫徹落實北京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化市屬高校分類發展改革的工作部署,緊緊圍繞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在實踐中探索出辦好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特色發展之路。近年來,學校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新時代首善之區工程師搖籃,取得明顯成效。
傾心培育時代新人 應用型人才培養彰顯北石化特色
學校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落實“五育并舉”要求,圍繞培養“思想純良有品質、科學素養有內涵、技藝精湛有特色、攻堅進取有膽識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總目標,優化課程體系,深化以實踐教學為主題的“大思政課”,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強化實踐育人,構建從新生教育到畢業就業“四年不斷線”的全過程鏈條遞進式實踐育人體系,高標準啟用創源工程實訓中心,建設校內智能制造場景與能源大工業場景內涵互補的實踐育人平臺,打造實踐育人新樣態,形成了具有北石化特色的應用型高校“六共同、六要素、六模式”產教融合實踐育人范式,成為北京地區首家“全國產學研合作教育實踐基地”。

啟用創源工程實訓中心 建設數字孿生智能制造生產線
學校人才培養實現了提質增量。2023年招生規模同比增長31.7%,其中普通本科增長34.8%、研究生增長27.6%、北京生源增長55.6%。書記校長帶隊訪企拓崗,為畢業生開辟優質就業渠道,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位居同類高校前列。
46年來,學校培養了5萬余名優秀畢業生,成為首都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和城市創新體系的重要力量,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
牽頭建設市級人工智能通識課“前沿拓展”模塊 為全校學生開設人工智能必修課
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 學科專業轉型升級凸顯北石化作為
學校緊緊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和功能優化,實現化工、機械工程、信息技術、新能源和安全工程等五大系列學科專業轉型,形成推動安全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自動化、物聯網工程、環境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七個特色專業集群的專業布局,獲批北京市“醫藥化工與裝備”新興交叉學科平臺和“+安全應急”專業集群,持續推進“人工智能+”交叉學科建設,推動現有專業全要素改造升級。工程學學科2023年首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獲批24個國家級和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占2023年在招本科專業總數的76.9%;7個本科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新增本科專業9個。
2024年,學校高質量完成教育部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獲得專家組“兩個前列”的好評:“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走在應用型高校的前列;面向首都發展,適應新時代的專業布局調整與建設成效顯著,專業建設水平居于同類型高校前列。”

學校與北化集團共建現代都市產業創新研究院
聚焦國家和首都發展需求 科技創新成果彰顯北石化擔當
學校堅持創新驅動,主動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北京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開展應用型研究,在石油石化、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醫藥健康等領域取得系列標志性成果。2022年以來,學校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級行業學會一等獎9項。2023年省部級和國家級行業協會科研成果獎勵同比增長25%;科研經費連續多年持續上升,2023年競爭性科研經費到賬首次突破1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8%,年師均競爭性科研經費20萬元。承擔省部級以上縱向科研項目逐年提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保持增長趨勢,2024年面上項目(6項)實現歷史性突破。近五年,學校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省部級科技計劃項目等近200項,“十四五”期間500萬以上大項目已達“十三五”期間的3倍。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黨委書記劉穎表示,學校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一體推進學科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新時代首善之區工程師搖籃,奮力譜寫教育強國建設北石化嶄新篇章。
編輯:王莉鑫 審核:李林琳 來源:新華網、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