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與工程
培養目標
面向國家材料產業發展需求,培養具有材料與低碳環保理念,具備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自然科學基礎、工程基礎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知識,具有終身學習能力,能夠應用工程原理在解決與材料相關的復雜工程問題中發揮有效作用,能夠使自己的工程行為符合道德倫理要求,能在跨領域團隊中有效溝通、交流協作、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生主要面向新能源、半導體領域的科研院所或企業、檢測認證機構、行業咨詢服務機構等,從事新材料及器件工藝和技術開發、材料檢測認證、工程設計咨詢、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經過5年左右實踐,能勝任技術主管工程師、研發團隊骨干或項目管理工程師。
培養特色
? 專業優勢:專業2022年入選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2023年再次通過工程教育認證校內專家評審。
?優秀的師資隊伍:專業擁有一支以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陳飛教授領銜的“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優秀教學團隊”,還有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1人,入選北京市“青年人才托舉工程”1人,北京市優秀青年人才5人。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4%,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91%。
? 學科平臺:擁有特種彈性體復合材料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和生物醫用材料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支持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材料學。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術碩士授權點,材料與化工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材料與化工專業博士點建設單位,北京高校優質課程1門,北京高校一流本科課程1門。
? 育人特色:專業推行全程動態化本科生導師制,保障了學生培養的個性化、精細化。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興趣驅動、注重過程”的指導思想,加強大學生科研訓練,學生URT項目參與率達70%多。近三年連續3人獲校“十佳學生”光榮稱號。
? 創新創業:專業堅持“科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搭建“新材料科技創新平臺”,與燕山石化、中芯國際、美錦能源、北京卓立漢光、北礦檢測、北京中科納通等10余家企業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建立了以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為主的實驗教學體系和“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搭建了挑戰杯、金相大賽、熱處理大賽等學科競賽平臺,保障了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參加校外學科競賽獲獎率達11.2%。
主干課程
凝聚態物理、材料科學基礎A、應用電化學、新能源材料基礎、材料力學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分析方法、金屬學與熱處理、材料制備與加工等。
國內讀研/出國(境)深造
對于有意進一步深造的學生,專業提供相應考研課程輔導,積極指導學生備考,專業每年約有15%以上的學生考取碩士研究生。就讀高校包括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國內知名學府,以及美國東北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南加州大學、英國曼切斯特大學、利茲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境外高校。
就業前景/就業單位
新材料產業是“十四五”規劃和“中國制造2025”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之一,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并對未來發展有著巨大影響的高技術產業。預計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領域人才缺口將達1000萬以上。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面廣、靈活,多年來就業率均保持在98%以上。畢業生可到能源、新材料、交通、節能環保及制藥等企事業及研究單位從事產品研發、生產、技術服務、資源管理等方面工作。典型就業單位如下:
表1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近三年典型就業單位
企業名稱 |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 |
中芯北方集成電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中國航空油料有限公司 |
寶潔(中國)有限公司 |
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北京東方雨虹防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曙光航空電氣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航空制造技術研究院 |
石油和化工規劃設計院 |
北京地鐵車輛裝備有限公司 |
附件: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23級培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