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碩,學科代碼:0805)
研究方向一:材料物理與化學
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240余篇,被SCI、EI收錄論文110余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0余件,多項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應用。“星形支化丁基橡膠技術”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評估。“環保型高性能熱塑性彈性體復合材料”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新型苯乙烯異丁烯共聚熱塑性彈性體(SIBS)制備及其應用技術”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獎三等獎。
科研項目
近年來,承擔國家973項目子課題“綠色低碳可控正離子聚合制備飽和彈性材料的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離子液體介質中正離子聚合及其制備聚異丁烯類彈性體的研究”、“一步法合成鹵代聚異丁烯基特種彈性體及其鏈中鹵素間隔序列調控的機理研究”、“高電驅動應變介電彈性體復合材料的設計、制備及性能研究”等國家級課題9項,承擔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教委科技發展計劃面上項目、中石油等企業委托技術開發項目等課題50余項。
特色研究
該方向以彈性體復合材料為特色,致力于研究彈性體材料的分子設計與制備工程。建立綠色溶劑可控正離子聚合制備聚異丁烯特種彈性體的方法與理論;實現活性/可控正離子與大分子反應工程相結合,制備出星形支化、嵌段以及功能性等不同拓撲結構的彈性體;通過獲取分子結構、材料本征性能以及復合材料宏觀性能之間的關系,實現特種彈性體在介電、導電、生物醫用、形狀記憶等方面的應用。
研究方向二:材料學
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被SCI、EI收錄論文100余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8件,多項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應用。所開發三元正極材料已在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主要生產企業大規模生產。“納米Al2O3粉體的制備與新型處理工藝”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科研項目
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磷烯/導電聚合物復合電極材料的可控制備及其超電性能研究”、“非平衡態釩酸鋰基鋰電正極材料的構筑及鋰離子擴散機理研究”、“新型SrSiO3基固體電解質的性能優化和氧離子傳導機制研究”等國家級課題10項,承擔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教委科技發展計劃面上項目、中石化等企業委托技術開發項目等課題40余項。
特色研究
該方向主要致力于能量轉換材料等核心功能材料的制備科學與技術研究,重點開展石墨烯、磷烯等低維材料,以及高性能電池材料、超級電容器材料、光電轉換材料、高密度信息存儲磁性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探討材料成分-結構-性能-應用之間的關系,完善制備技術及性能調控能力,獲取具有新結構、新功能及高性能的先進功能材料,實現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海洋工程、生物醫用等領域相關能源裝備中的應用。
研究方向三:材料加工過程
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被SCI、EI收錄論文90余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0余件,多項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應用。“高性能環保型大規模集成電路封裝用環氧樹脂模塑料的研制”、“低維納米催化材料的制備及應用”分別獲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聚酯材料PEN前體-萘二甲酸二甲酯合成新工藝的開發”獲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基礎研究成果獎三等獎。
科研項目
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均聚物對受限兩嵌段共聚物/ 均聚物共混物相行為、結構和形貌的調控作用”、“緩蝕劑負載型LDHs復合薄膜的生長行為及防護機制研究”等國家級課題7項,承擔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教委科技發展計劃面上項目、中石化等企業委托技術開發項目等課題90余項。
特色研究
該方向重點致力于以催化新材料合成為基礎的綠色高效反應技術、塑料的環保與再利用、金屬材料的腐蝕與防護等方面的研究。基于催化過程對催化材料的結構組成和功能特性的要求分析,開發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催化材料。針對國家及北京市在固體廢舊塑料回收方面的難點、重點問題,開發再生塑料制備及成型加工新技術。針對工業設備管道長壽命、安全運行的技術要求,重點研究腐蝕電化學、新型緩蝕劑等,并開展防腐蝕施工技術咨詢、防腐蝕工程技術研究及應用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