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做好2024屆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后期工作的通知
各教學單位:
為做好2024屆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確保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現對畢業設計(論文)后期相關工作做以下安排:
一、2024屆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工作總體安排
根據《關于2024屆本科畢業生相關工作時間安排的通知》,畢業設計(論文)成績提交截止時間為第17周周三(6月19日)中午12:00。各單位根據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進度安排,在學生畢業設計(論文)檢測、答辯資格、論文評閱、答辯及成績評定等環節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畢業設計(論文)質量。
二、2024屆校級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檢測
(一)檢測對象
2024屆全體本科畢業生畢業論文(設計)定稿。
(二)檢測軟件
檢測系統為中國知網“大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系統”,系統網址為:bipt.co.cnki.net (請使用校園網登陸)。
教師賬號用戶名:本人10位工號,初始密碼:bipt工號。
學生賬號用戶名:本人學號,初始密碼:本人身份證號@。
(三)檢測軟件使用辦法
1.使用手冊。知網畢設管理系統首頁提供系統使用手冊,各位師生可隨時下載查閱。
2.QQ群答疑。請各單位教秘老師、指導老師加入“北石化畢設系統咨詢群”(群號:586494531),客服實時提供技術答疑服務。
(四)檢測方式與時間安排
1.檢測方式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檢測工作由學校統一組織,學生所在學院具體負責實施。論文檢測采取學生本人在系統“論文查重--論文查重(答辯前)”上傳畢業設計(論文)定稿,指導教師“審核通過”后,系統出具檢測結果的方式。
2.檢測流程
根據《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基本要求》(2018年修訂)中第六章“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誠信檢測管理辦法”,上傳到論文檢測系統的畢業設計(論文)須為定稿論文,符合檢測標準的論文直接進入答辯環節,答辯前論文最多有不超過2次的檢測機會。院系根據本單位工作進度自行設定檢測時間,并在教務處備案。
(五)檢測結果認定及處理
1.學生提交的畢業論文檢測結果總文字復制比(用“R”表示)≤25%,視為通過檢測,可直接參加答辯。
2.25%<R<50%,疑似有一般抄襲行為,由指導教師根據檢測結果指導學生修改論文,修改后的論文須再進行檢測(檢測機會不超過2次),檢測后的文字復制比降至25%以下的視為通過檢測,仍未通過者,則取消該生論文答辯資格。
3.R≥50%,須由教學院系教學工作委員會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專項小組組織專家對學生設計(論文)的重復內容進行認定。若認定屬于論文核心內容(如論文的主體研究部分包含方案設計、實驗數據、結果討論、圖紙及結論等)重復,則取消該生本次論文答辯資格,須重新撰寫畢業論文,延期半年再申請答辯;若認定該畢業設計(論文)不屬于核心內容重復,需由該學院教學工作委員會給出處理意見并報送學校審批。經學校教務處組織的專家組認定為無嚴重抄襲行為的,可以修改后再次檢測,文字復制比達到25%以下方可參加答辯。
4.學生論文經知網系統檢測合格后,打印“檢測報告單(簡潔)”,導師簽字作為答辯依據提交教學院系留存。
(六)其他
所有人員在系統使用過程中應對用戶信息、檢測內容、檢測結果等保密,嚴禁使用本系統進行收費檢測或對其他論文進行檢測。
三、答辯工作安排
(一)論文審核與成績錄入
指導教師登錄畢設管理系統,在“指導教師”角色--“論文評閱”—“導師評閱學生”中錄入指導教師評分。
由專業負責人在畢設管理系統為學生分配論文評閱教師,論文評閱教師在“評閱教師”角色—“評審答辯和成績管理”—“評閱學生”中錄入評閱教師評分。
成績以百分制錄入,其中指導教師評分占學生總評成績的40%,評閱教師評分占學生總評成績的20%,后續答辯成績占學生總評成績的40%。
(二)確定答辯安排
各學院成立由院長為組長的答辯委員會,各專業負責人在“專業負責人”角色—“畢業答辯”—“師生答辯安排”中錄入答辯分組,明確各答辯小組組長、成員、答辯秘書和學生分組名單。
(三)答辯后期工作
學院組織學生在系統“論文終版(答辯后)--論文終版存檔(答辯后)”提交論文終稿并進行最后查重歸檔,電子版材料與紙質版材料必須保持一致。指導教師應認真審核答辯后學生修改的論文終稿,避免與通過查重檢測的定稿差異過大的情況,教務處安排隨機抽檢,只有通過檢測達到合格標準,方可錄入畢業設計(論文)成績。如出現檢測結果不合格的情況,學校將視情節輕重作暫緩授予學位、不授予學位等處理。
四、2024屆校級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公開答辯
按照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進度安排,決定在第16-17周進行2024屆校級畢業設計(論文)公開答辯工作。具體事宜安排如下:
2024屆公開答辯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環境工程、市場營銷、物聯網工程。
2024屆公開答辯學生:從每個公開答辯的專業中隨機抽取5名學生參加公開答辯(名單見附件),參加公開答辯的學生如果因為論文檢測結果不合格而不具有答辯資格,則相應取消該學生的公開答辯資格。參加校級公開答辯學生不再參加院系組織的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公開答辯成績將視為畢業設計(論文)最終成績。
組織工作:學校負責組織公開答辯工作,公開答辯小組由各專業負責推薦成立,至少由5名本專業或相關學科專業的副教授及以上職稱專家組成,學校鼓勵各專業聘請校外專家共同組成答辯小組,專家酬金由學校統一支付。
時間安排:第16周周三(6月12日)前將答辯小組成員報教務處,公開答辯工作具體安排另行發文通知。
五、畢業論文校內抽檢
為進一步規范學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管理,提高論文質量,根據教育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教督〔2020〕5號)、《北京市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實施細則(試行)》(京教評測〔2022〕6號)和《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基本要求》(北石化院發〔2018〕121號)等文件要求,學校將對2024屆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組織校內抽檢。
抽檢范圍是在2023-2024春季學期進行的畢業設計(論文),抽檢對象覆蓋所有本科專業,抽檢比例原則上不低于各專業(含僅余延長學習年限學生的專業)當年畢業生數的5%。被抽檢的論文(設計)采用“雙盲”評閱,由教務處組織專家進行評審。抽檢重點是對論文選題意義、寫作安排、邏輯構建、專業能力以及學術規范等進行考察和評議。
在抽檢中認定為“合格”的論文,學生按盲評專家意見修改后重新提交存檔,學生名單可上報的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會議;在抽檢中認定為“不合格”的論文,學生名單不能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會議,各學院專業負責人及指導教師根據專家盲評意見,對畢業設計(論文)進行整改,整改后的畢業設計(論文)須經指導教師把關審核后方可進行復檢,由學院組織專家進行審查認定后方可參加下一次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會議。對發現涉嫌存在抄襲、剽竊、偽造、篡改、買賣、代寫等學術不端行為的畢業設計(論文)(不限于抽檢環節),學校將按照相關程序進行調查核實。對查證屬實的畢業生,未授予學位的,不授予學位;已授予學位的,依法撤銷學位并注銷學位證書。
畢業論文校內抽檢具體安排另行發文通知。
六、校級優秀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評選工作
根據《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基本要求》(2018年修訂)中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評選的規定,各教學單位2024屆優秀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名額如下:
教學院系 |
應屆畢業生人數 |
分配名額 |
安全工程學院 |
102 |
2 |
新材料與化工學院 |
320 |
6 |
人文社科學院 |
265 |
5 |
機械工程學院 |
356 |
7 |
經濟管理學院 |
392 |
8 |
信息工程學院 |
423 |
8 |
總計 |
1858 |
36 |
本科學位論文只有通過大學生論文檢測并且文字復制比R≤15%,方可申請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請各單位提前安排優秀畢業設計(論文)推薦和評選工作,確保在答辯結束后一周內將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評選結果及相關材料提交教務處。評選結果及相關材料具體包括如下:1.校級優秀畢業設計(論文)匯總名單;2.評審表;3.畢業設計(論文)簡介(300-500字,包括選題背景、意義、論文主要內容及研究成果等)。
六、畢業設計(論文)存檔工作
結合目前學校專業認證的各項工作以及課程檔案檢查的具體要求,各教學單位務必做好畢業設計(論文)檔案管理工作。根據《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基本要求》(2018年修訂)中檔案管理的具體規定,檔案保管材料如下:
1、交教務處檔案:
(1)畢設(論文)工作計劃;
(2)畢設(論文)資格審查表;
(3)畢設(論文)題目基本情況一覽表;
(4)畢設(論文)答辯計劃;
(5)畢設(論文)工作總結(含統計數據)
(6)校級優秀畢設(論文)相關材料;
2、教學院系自行保存的檔案:
(1)畢設(論文)過程管理及質量檢查等紙質材料,具體包括題目申報表、任務書、中期檢查表。
(2)學生畢設(論文)紙質檔案(含畢設(論文)、相關圖紙及成果、開題報告、外文翻譯及原文、成績冊)
3、提交電子版畢業設計(論文)
各教學單位須對學生上傳畢設管理系統的論文終版存檔、圖書館電子版論文進行審核,確保畢業設計(論文)電子檔案與紙質版檔案一致。
請各教學單位務必嚴抓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明確指導教師負責制,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質量把關工作,指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處理好就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的關系,嚴禁論文中出現抄襲等現象。重點關注卓越班等校外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的學生,校內指導教師加強后期督促,確保畢業設計(論文)保質保量完成。
附件:2024屆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公開答辯學生名單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教務處
2024年5月21日
附件:2024屆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公開答辯學生名單
院系 |
專業 |
班級 |
學號 |
姓名 |
新材料與化工學院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高202 |
2020311482 |
張鈺捷 |
新材料與化工學院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高202 |
2020311492 |
陳美娟 |
新材料與化工學院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高202 |
2020311494 |
唐申奧 |
新材料與化工學院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高203 |
2020311506 |
步春艷 |
新材料與化工學院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高203 |
2020311530 |
胡莘 |
機械工程學院 |
環境工程 |
環201 |
2020310275 |
馮子怡 |
機械工程學院 |
環境工程 |
環201 |
2020310276 |
王寧 |
機械工程學院 |
環境工程 |
環201 |
2020310293 |
王敬嫻 |
機械工程學院 |
環境工程 |
環202 |
2020310304 |
江楓 |
機械工程學院 |
環境工程 |
環202 |
2020310321 |
帕熱扎娜·普拉提 |
經濟管理學院 |
市場營銷 |
營201 |
2020311083 |
孫斌 |
經濟管理學院 |
市場營銷 |
營201 |
2020311097 |
劉婧萱 |
經濟管理學院 |
市場營銷 |
營201 |
2020311098 |
田佳辰 |
經濟管理學院 |
市場營銷 |
營201 |
2020311100 |
聶梅婷 |
經濟管理學院 |
市場營銷 |
營201 |
2020311102 |
白佳欣 |
信息工程學院 |
物聯網工程 |
物聯網201 |
2020310876 |
張景 |
信息工程學院 |
物聯網工程 |
物聯網201 |
2020310887 |
殷源 |
信息工程學院 |
物聯網工程 |
物聯網201 |
2020310890 |
林可心 |
信息工程學院 |
物聯網工程 |
物聯網201 |
2020310894 |
李月琦 |
信息工程學院 |
物聯網工程 |
物聯網201 |
2020310895 |
阿布都塞麥提·拜合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