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務處舉辦“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訓練營系列活動:大賽評審要點解析與獲獎項目剖析
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校級賽正在進行中。為進一步提升我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和實踐能力,教務處開展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營系列活動,通過賽訓結合,力爭打造高質量的參賽項目。
第二期培訓針對入圍校級復賽的50個項目進行培訓,2022年雖然受疫情影響,參賽同學都在居家學習,但是第八屆學校“互聯網+”大賽的參賽隊伍仍刷新歷史新高,疫情當前,師生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參加線上訓練營的熱情持續高漲。本次訓練營于5月14日晚19:00點正式開始,共吸引了90余位老師和同學在線觀看,累計觀看100余人次。

本次培訓我校邀請到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戰略營銷專委會執行秘書長張中英老師進行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評審要點解析與獲獎項目剖析》主題培訓。張老師從雙創教育與雙創大賽、主賽道規則與評審要點、紅旅賽道規則與案例分析、優秀項目剖析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解讀。
什么是雙創教育與雙創大賽?張老師通俗易懂的道出“雙創”的本質。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社會的來臨,傳統的以技術發展為導向、科研人員為主體、實驗室為載體的創新1.0模式,正在轉向以用戶為中心、以社會實踐為舞臺、以共同創新和開放創新為特點的用戶參與的創新2.0模式轉變。創新是主旋律、最強音;創業是強節奏,是超越功利之心的“志業”。
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是大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新創業來比賽。“互聯網+”即“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然后張老師從評委視角提出“什么是好項目?”,主要從創新性、實踐性、自主性、團隊情況四個方面進行了評價。
創新型,即考察項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發現的問題和解決途徑進行創意設計;創意設計過程符合客觀規律;科技創意證據充分,有足夠的科學研究參與度(調查、實驗、制作、驗證等);文化創意邏輯清晰、完整,調研和分析數據充分。
實踐性,即強調項目的可行性、應用性和完整性;具備可執行的策劃或實踐方案;具有可預見價值,能夠讓未來的生活更美好。
自主性,即符合團隊成員年齡段的知識結構和實施項目能力;項目選題、創意模式構建主要由學生提出和完成;團隊成員能夠準確表述項目內容及原理,真實可信;涉及科技成果和專利發明的,需提供授權證明材料。
團隊情況,主要考察團隊成員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項目團隊成員的教育背景、基本素質、價值觀念、知識結構、擅長領域;團隊構成和分工協作合理。

接著,張老師分析了歷屆“互聯網+”大賽金獎項目。向同學們展示優秀項目案例,分別從項目團隊成員組成、項目實施過程、項目競爭優勢、所獲成果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地介紹,進一步地從核心競爭力、成果證明、盈利模式和呈現方式等八個方面分享了參賽時要做的準備。
他還細致到位地提出了在參賽過程中需要避免的一些常見問題,指出參賽團隊要提前想好呈現方式,避免答疑時手足無措;盡量不要套用現成的模板,要深度剖析自己的項目,做到精準嚴謹;答辯時不要生硬背稿或有主持腔等,這些經驗對于參賽團隊備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互動環節中,同學們積極向張老師提問,張老師一一耐心解答,互動環節點燃了整場培訓會。
最后,張老師針對紅旅賽道特有的內容,進行了專門的講解。他解析了紅旅賽道的一大隱性指標和四大顯性指標,講述了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的由來和重要意義。通過對大賽通知的解讀和案例分析,張老師言簡意賅地指出如何正確界定和區分組別以及每個組別展示的原則,提醒參賽隊伍在報名時一定要認真考慮。同時,張老師圍繞紅旅賽道評審要點和評價項目的相關指標進行了剖析,并通過列舉獲獎案列講述了紅旅項目在展示過程的四大手段,使大家對紅旅賽道的理解、項目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有了更加充分的認識。
本次培訓會讓大家享受到了一場知識的盛宴,加深了大家對該賽道競賽規則和評審要點的了解和認識,為進一步完善優化項目奠定基礎,對提高參賽項目水平有著積極的意義。
5月是學校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的決賽月,此次線上培訓是我校教務處舉辦“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訓練營系列活動第二期講座,既開啟了校級復賽,又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創新創業大賽學習交流的平臺,不斷激發和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二期培訓回看方式:
打開瀏覽器,輸入地址:https://meeting.tencent.com/l/XYJbYWGGVohL,點擊觀看“直播回放”。
教務處
2022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