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影视资源影视基地在线播放高清版 ,八戒八戒神马影院在线观_DVD免费观看电视剧

本周為教學第
您目前的位置: 首頁» 新聞動態» 學校新增三個本科專業

學校新增三個本科專業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我校智能制造工程、安全生產監管、審計學等三個專業成功獲批這些專業將在2024年首次招生

據悉,此次專業設置工作,增設、調整專業點1719個,同時,對高校申請撤銷的1670個專業點予以備案,增、撤、調共涉及3389個專業點,數量為歷年最多。北京市屬高校共新增23個本科專業,涉及16所高校。

image.png

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是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培養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近年來,學校堅持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辦學定位,聚焦國家和首都戰略需求,加快學科專業結構調整,積極開設國家戰略和首都發展急需的新專業,主動推進學科專業轉型升級2017年以來,學校持續“上新”14個本科專業,包括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應用統計學、生物制藥、物聯網工程、機器人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藥物分析、智能制造工程、安全生產監管等10個新工科類專業;會展大數據管理與應用、電子商務、審計學4個文科類專業,主動對接北京市高精尖產業及部分新興產業發展需求不斷提升“四個中心”服務能力,在服務首都發展中推進高質量發展

此次獲批的智能制造工程、安全生產監管、審計學三個本科專業是在前期經過充分調研,為適應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培養方案、教學保障等方面做了全面準備后組織申報的。申報過程歷經調研論證、專家分析、學校教學工作委員會研究,校長辦公會審批通過等階段。個專業的獲批將進一步促進我校傳統優勢學科專業與新興學科專業的融合發展,對彰顯學校辦學特色,提升學校專業建設水平提高社會服務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新專業介紹—智能制造工程專業

智能制造工程專業是教育部2017年首批設置的新工科專業。北京地區有9所高校獲批開辦。我校智能制造工程專業主要發揮學校地域優勢,立足大興,深耕亦莊經濟開發區、中關村房山園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等智能制造集聚區,依托光機電裝備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深水油氣管線關鍵技術與裝備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能源工程先進連接技術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研平臺優勢,強化“理論+知識+實踐+技能”的培養模式,注重與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等多學科交叉融合,旨在培養掌握扎實的工程基礎知識及專業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在智能制造領域具有一定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從事智能制造裝備和智能產品的設計制造、工程開發、科學研究以及生產管理等工作,并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良好人際交往及合作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圖1 智能制造產線和虛擬現實多功能學習工坊

新專業介紹—安全生產監管專業

安全生產監管專業是2022年教育部公布新增專業,首批僅華北科技學院1所高校獲批,在京高校尚未開設。我校安全生產監管專業圍繞城市安全運行和安全生產”這一主線落實十四五”國家安全生產規劃學校第四次黨代會精神,依托北京高校重點建設一流專業——安全工程專業,不斷拓展專業內涵而設置的新工科類專業,旨在培養懂技術、懂法規、懂管理的復合型安全監管人才。該專業師資隊伍強、育人平臺優、實踐育人特色突出。專業擁有北京市安全應急領域學科帶頭人、北京高創計劃等人才稱號和國家、北京市應急管理專家組成員,專業教師取得注冊安全工程師、安全評價師、標準化評審員等資格證書,擁有中關村開放實驗室、CMA檢驗檢測、北京市工業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評審、北京市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評審等資質,與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大興區應急管理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運行局、中國石化燕山石化公司等打造政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在促進產學研結合、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師資、平臺和育人模式優勢





圖2 專業教師指導學生開展隱患排查

新專業介紹審計學專業

審計學專業聚焦綠色低碳發展、與能源和環境系統工程學科交叉融合,培養系統掌握審計基本理論和技術,具備可持續發展知識和技能以及信息素養的高素質應用型審計人才。專業師資力量雄厚,100%具有博士學位或注冊會計師資格,54%擁有海外背景,與北京注冊會計師協會共建“北京高等學校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與美英等海外高校合作設立交換學習項目,為學生實習實踐和國際交流提供平臺。專業所屬學院擁有全日制審計專業碩士點、工商管理(財務管理方向)學術碩士點,為學生提供進一步深造機會。


下一步,學校對標教育強國建設要求,建立健全專業設置的定期研究、提前研究工作機制,增強專業設置的前瞻性、精準深入推動本科專業動態調整,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為新質生產力提供高質量人才支撐,通過“小步快跑”,提升學校學科專業布局首都高質量發展的響應度和支撐力以更大作為融入和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



教務處 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辦公室

(供稿:金紅梅 審核:李海萍、王騰)

202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