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季學期在線課程教學檢查情況通報
第十周
4月19日至4月25日,學校領導、處級領導干部和同行教師通過登錄云教學管理平臺查閱教學資料、檢查教學活動,及在線聽課,對我校第十教學周在線課程的日常教學情況進行了檢查,在線課程教學總體情況良好,教學秩序井然有序。
結合學校領導干部和同行教師的在線課程教學效果評價表的反饋信息,現通報有關情況如下:
1.評教次數匯總
檢查人 | 第十周次數合計 | 本學期累計次數合計 |
校領導 | 0人次 | 5人次 |
處級干部、同行評價 | 178人次 | 643人次 |
分院系評教次數匯總:
教學院系 | 第十周次數合計 | 本學期累計次數合計 |
化學工程學院 | 1 | 37 |
機械工程學院 | 49 | 141 |
信息工程學院 | 31 | 76 |
經濟管理學院 | 6 | 28 |
人文社科學院 | 19 | 8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5 | 20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6 | 19 |
數理系 | 16 | 62 |
外語系 | 10 | 29 |
安全工程學院 | 2 | 34 |
體育部 | 28 | 108 |
工程師學院 | 5 | 12 |
合計 | 178 | 648 |
2.評教反饋的基本情況
第十周線上教學檢查的178門次課程反饋情況如下:
(1)該課程是否上傳了教學大綱

(2)該課程是否上傳了網上授課方案

(3)該課程是否上傳了學生自學指導手冊

(4)該課程是否上傳了課程教學課件(PPT)

(5)該課程是否上傳了課后復習作業

(6)該課程線上教學資源充實,內容豐富,能夠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7)該課程引入國內外知名在線教學資源,與自建教學資源形成有效地互補

(8)該課程線上教學要求明確,學習任務及進度安排合理、適當

(9)該課程教學內容得當,能準確把握課程重點和難點,有效支持課程目標

(10)該課程教學設計合理,能有效利用在線資源開展答疑/討論、頭腦風暴、投票/問卷等教學活動

(11)該課程注重形成性評價,定期開展階段性測試或評價活動

(12)該課程活躍度高,學生出勤率高,資源查閱率高,教學活動參與度好

(13)直播設備正常,畫面清晰、聲音流暢、音視頻傳輸效果好(非直播課程可選“無法評價”)

(14)直播中教師教態端莊,舉止得體,不發表與教學無關或有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言論(非直播課程可選“無法評價”)

3.評教反映的主要優點與問題
(1)課堂評價為認可并建議推廣的教師名單
機械工程學院:
蔡曉君老師的《機械原理》課程,教師教學經驗豐富,講課深度和難度適中,習題的求解方法和過程講解細致,師生互動好。
丁喬老師的《機械制圖Ⅱ》課程,課程資源豐富、理論和實際結合,活動設置適當,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注重過程性評價。
丁喬老師的《工程制圖A》課程,教師教學準備充分,主要采用直播形式,與學生互動交流順暢,教師認真負責,批改全部作業,學生出勤率高形式
陳景皓老師的《工程制圖B》課程,對學生每次課需完成的學習任務表達明確,充分考慮大班在線授課的實際問題,能兼顧學生的整體情況開展差異化教學。
孫軼紅老師的《工程制圖A》課程,課程資料充分,教師認真負責,作業全部批改,與學生互動交流順暢,學生出勤率高。
趙增會老師的《機械制圖2》課程,課程資源充分,教師認真負責,與學生交流順暢,學生出勤率高。
趙增會老師的《工程制圖B》課程,教師備課認真,資源充足,學生互動好,學生積極。
李建立老師的《過程流體機械》課程,ppt內容清晰詳實,講解流暢,前后節知識點連貫性非常好,便于學生理解,值得借鑒。
信息工程學院:
王偉老師的《工程電磁場》課程,思路清晰、內容充實、引人入勝,表現了充分的學術功底。
藍波老師的《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師講解很有耐心、很細致、生動,條理清晰,能夠達到教學預期的效果。
馬景蘭老師的《電機控制系統》課程,師生互動好,課堂氛圍比較活躍。
張曉燕老師的《電工電子技術(II)》課程,通過直播平臺授課,所用平臺畫面語音清晰流暢,授課老師在課堂上通過結合仿真軟件實例演示對知識難點進行講解,更直觀,學生更易理解,教師講課思路清晰,語速合適,準備充分,與學生互動頻繁,學生積極性較高。
經濟管理學院:
趙欣娜老師的《統計學》課程,教學目標明確,重點、難點分析到位,課堂整體結構的安排、環節的處理、作業的設置,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師用心設計了教學內容,師生提前做好了準備。教學過程清晰,知識點講解、點撥、總結、歸納到位,能引導學生先想再算,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 教師教學思路清晰,基本功扎實,語言規范、流暢。
彭珍老師的《數據挖掘導論》課程,教學設計合理、科學。教學重點、難點突出,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恰當、熟練。 準備充分,教學思路清晰,有師生互動,有講有練,并及時進行了總結與反饋,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突出了重視知識的運用和技能訓練。
人文社科學院:
趙春燕老師的《探索北京——北京社會服務人才(S)》課程,教師授課目標明確,內容豐富生動,講解清楚條理分明,和學生互動很多,講課效果好。
陳巧老師的《探索北京——民俗文化(S)》課程,教師講述清晰生動,內容豐富,條理清楚,舉例很能說明觀點,和學生互動很好。
曹淑艷老師的《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課程,教師講課生動有趣,闡述清楚,條理分明。課程資源豐富,內容多樣。課堂活動形式多樣,和學生互動很好。
曹淑艷老師的《經濟學原理》課程,教學資源豐富,利用了優質慕課資源;學習活動類型多樣,班課較為活躍;線上討論較為活躍,直播輔導,學生出勤率高;教師點贊、私聊和討論回復頻次高,師生互動性強。利用作業、測試活動進行形成性學習評價。
馬克思主義學院:
初景波老師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備課充分,課程資源豐富,歸類清楚,作業任務類型多樣,富有啟發性。
初景波老師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師的教學要求明確,提前給學生發布通知,給以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方案,能夠鮮明地突出課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且教學資源豐富,分類明晰,給學生的線上學習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師在云班課上的教學活動設計合理,形式多樣。無論是課程知識的講解,還是回應學生問題上都可謂是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讓學生能很快抓住要點,解疑釋惑,教師的課堂教學駕馭能力還是很強。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張婷老師的《現代材料研究方法》課程,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活動組織多樣,學生參與度較高。
連慧琴老師的《功能材料物理性能》課程,課程資源比較豐富,開展了較豐富的線上活動,課程內容銜接好,條理清楚,重難點突出,課堂節奏有章有弛,學生參與度高。
數理系:
崔麗敏老師的《高等數學A(II)》課程,直播工具使用熟練,效率高,詳略得當,對學生課堂檢查做的很好,互動較多。
師欽賢老師的《高等數學A(II)》課程,直播過程講解清晰,準備充分,重點難點突出,表述清晰,詳略得當,學生出勤率高,課堂氣氛活躍,能很好的參與課堂討論,效果優秀。云課堂資源豐富,包括課前課中課后預習練習,作業各種材料和學習資源,教師能很好利用網絡資源和現有平臺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王淑霞老師的《線性代數B》課程,該課程學生出勤率高,教學設計合理,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概念講解清晰。
外語系:
何亞琴老師的《國學經典閱讀》課程,能夠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中積極的一面,并融入英語表達,引導學生積極正確的待人接物。
張巍然老師的《大學英語讀寫譯》課程,準備充分,資料豐富,教學設計科學、教學方法、手段靈活,符合學生在線學習特點。教師講解清楚,伴隨著練習,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得以強化。另外,教師能結合當前形勢,找熱點新聞給學生練習聽力,非常好。
安全工程學院:
欒婷婷老師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課程,課堂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需要,小組討論任務分組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
宋冰雪老師的《安全系統工程》課程,采用云班課和騰訊會議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期中考試,實現實時監控,有效避免學生作弊,值得借鑒。
體育部:
于麗老師《健美操》課程,線上內容安排合理,學生積極參與,課后作業布置合適。
吳愛華老師的《有氧健身跑》課程,課程內容豐富,合理,準備充分,學生參與度高。
王伯超老師的《生存訓練》課程,理論與實踐聯系緊密,可以學以致用。
陳東老師的《健美》課程,知識點廣泛,素材多樣,練習方法手段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變化,很好的把握了課堂。
工程師學院:
馬麗梅老師的《工程訓練C》課程,課程資源豐富,教學手段先進,師生互動性強,實現了工程訓練實踐課程中停課不停學、不停教、不停練,較好貫徹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的教學理念。
(2)應關注和及時對照的問題匯總
比較集中的問題是課堂互動不夠,或者互動效果不太好。
電18班的《電力工程基礎》、《虛擬儀器技術》課程,電17班的《檢測技術》課程,儲181班的《工程熱力學A》課程,應191班、儲19-12班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材料類18-123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互動不夠,需要加強互動。
機181班的《機械設計與制造(I)》、《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基礎》課程可適當增加一些更具體的工程案例,增強課程的工程實踐特色。
安191班的《工程制圖B》課程,缺乏習題講解視頻,建議實例還是需要講解。
電17班的《檢測技術》課程,表述停頓較多,建議進一步熟悉所講授的內容,使講課更加自然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