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北京肛腸學會醫工結合研究中心主辦,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承辦的“第三屆中國醫工結合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石油化工學院行政樓第一會議室成功舉行。論壇是北京肛腸學會年會、北京國際肛腸論壇的系列活動,本次論壇邀請了來自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北京友誼醫院/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空軍特色醫學中心、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安貞醫院、航天科工集團七三一醫院、航天中心醫院、北京航天總醫院、北京中醫醫院、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附屬醫院、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醫院、內蒙古大學、北京云道智造、北京國華新業中醫醫學研究院和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等機構不同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共同探討醫工結合領域的創新發展。北京市科協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陳維成、科技創新部副部長梁凌云出席論壇。


開幕式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劉強教授主持。我校黨委常委、副院長王偉教授致歡迎辭。他向大家介紹了學校的歷史、前沿研究和發展方向,表達了對與會專家和學者的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北京肛腸學會會長李東冰和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陳維成分別致辭。


本次論壇以“人工智能賦能醫工結合”為主題,共邀請10位業內專家進行學術分享。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張樹榮教授、航天科工集團731醫院李忠波教授和空軍特殊色醫學中心周海洋教授的主持下,第一小節學術分享開始: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北京肛腸學會會長李東冰教授,題目為“器械進步對醫療安全的保障”;清華大學張靜教授,題目為“hECA for virtual medicine experiments”;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閔力研究員,題目為“基于智能外泌體捕獲技術的結直腸腫瘤早篩芯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劉明遠副研究員,題目為“基于人工智能和血流動力學分析技術的主動脈微創手術生物力學研究”;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劉秀香教授,題目為“人工智能在肛瘺診療中的臨床應用前景”;北京云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醫學總監張潔,題目為“腸道軟組織力學特性與數值仿真”。






第二小節學術分享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閔力研究員、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附屬醫院馮六泉教授、清華大學張靜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謝振年教授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劉明遠副研究員的主持下進行: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教授牛超君,題目為“基于光聲成像的肛腸疾病智能診斷”;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助理研究員盧思超,題目為“深度學習CT結直腸腫瘤檢測應用”;北京肛腸學會青年委員內蒙古大學武宏偉,題目為“應用半監督學習于醫學影像分析:技術進展與實踐”;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蔡夢涵,題目為“ChatGPT時代下的科研創新”。這些報告呈現了醫工結合領域中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從醫療器械安全到虛擬醫學實驗,再到腫瘤篩查與診療,以及手術研究、醫學影像分析、靶向治療和科研創新,人工智能正以多種方式推動醫療領域的進步。



在圓桌討論環節中,由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劉強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謝振年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劉明遠副研究員和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醫院趙雪松教授主持,各參會專家就如何真正實現人工智能對醫工結合的賦能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激烈的討論,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在醫工結合領域的發展方向、挑戰和應用前景。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在醫工結合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可以為醫療器械的安全性、醫學實驗的效率和準確性、疾病的早期篩查和診斷、手術操作的精確性和可行性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同時,他們也提出了一些關鍵問題,例如算法臨床可信度、技術標準與規范、人工智能與人類醫護團隊的協同等,希望通過合作與交流來解決這些問題,并推動人工智能在醫工結合領域的創新與發展。
在會議最后,李東冰會長在總結中表示,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標志著醫工結合領域的交流合作邁上了新的臺階。希望各位專家學者能夠繼續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推動醫工結合領域的發展,為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作出貢獻。
第三屆中國醫工結合創新發展論壇成功舉辦,為醫工結合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交流合作平臺。在豐富多彩的學術報告和熱烈的討論中,與會專家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在醫療各個領域的應用前景和挑戰問題,為該領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參會單位表示將繼續加強交流,共同推進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創新應用。相信通過各方持之以恒的努力,人工智能技術必將成為醫工結合事業發展的強大助力,帶來更多惠民的成果,促進我國醫療健康事業的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本次論壇開啟了醫工結合領域廣泛合作的新篇章,為各單位今后更深入的合作與研發奠定了良好基礎。
作者:王文通 / 編輯:王莉鑫 審核:李林琳 來源:人工智能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