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影视资源影视基地在线播放高清版 ,八戒八戒神马影院在线观_DVD免费观看电视剧

從中國佛教“三元范疇”看中國文化與哲學的特色——清源書院人文素養大講堂第三十六講開講

11月8日,清源書院人文素養大講堂迎來第三十六講。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國家“萬人計劃”哲學與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王頌教授為我校學生帶來了題為“從中國佛教‘三元范疇’看中國文化與哲學的特色”的專題講座。講座由清源書院院長楊榮祥教授、人文社科學院教師杜冰心博士共同主持,200余名師生在致遠講堂聆聽講座。

image.png

講座中,王頌教授詳細分析了佛教范疇組自印度到中國的演變,闡釋其中蘊含的中國文化特色以及內在的哲學張力。他談到,中國佛教義學中大量出現三個名相為一組的“范疇組”模式,如“體相用”三大、“空假中”三諦等,它們或者是對印度原來范疇組的改造與轉換,或者是中國義學僧人的創新與發明,其中尤為引人矚目的是從“二”到“三”的轉變。盡管在印度佛學中也能找到以“三”為一組的名相,如“三乘”“三性”“三智”等,但他們同樣也是由于受到中國義學僧人的重視和闡發而為人所熟知。這不得不令我們思考類似范疇組的中國思想淵源。

image.png

王頌教授為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中華日本哲學會副會長、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東方哲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入選者。出版有專著《宋代華嚴思想研究》《日本佛教:自佛教傳入至二十世紀》《華嚴法界觀門校釋研究》,主編著作數種,在《哲學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等海內外學術刊物以中、日、英文發表學術論文六十余篇。

image.png

講座結束后,同學們踴躍提問,王頌教授就中道與中庸、“用”的方法論意義等多個問題與同學們進行了探討,回答了同學們的問題。同學們表示通過本次講座,對佛教哲學中國化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也對中國文化特色以及內在的哲學張力產生了興趣。

作者:杜冰心、張曼迪 / 編輯:王莉鑫   審核:李林琳   來源:人文社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