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學校組織召開“校史文化與專業教育”課集體備課會。學校黨委常委、副院長陳家慶出席會議并講話。對外合作聯絡處處長、校友會辦公室主任何曉紅,教務處處長王騰,教務處副處長崔麗敏以及部分二級學院教師代表參加集體備課會,教務處副處長李海萍主持會議。
會上,陳家慶用“不忘本來、感受文化、激發使命、提高實效”十六個字對“校史文化與專業教育”課提出希望與要求。他指出,此次集體備課會開了一個我校校內課程群虛擬教研室建設的好頭,接下來教務處要組織好校內課程群的建設工作,以集體備課會的形式把老師們組織起來,把教研活動扎扎實實搞起來,為提升我校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做出本科教學應有的貢獻。
王騰作“校史文化與專業教育”課開課工作部署,強調我校辦學歷史與改革開放史、新中國能源史、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史緊密融合,要深入挖掘校史、專業教育中的德育元素,開設充分體現我校首善之區工程師搖籃紅色文化底蘊的“校史文化與專業教育”課,以進一步夯實我校學生愛國愛校愛專業的思想根基。他要求各院(部)將校史文化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學生了解學校的歷史、文化,傳承好學校精神。
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黃小惠匯報了課程實施方案,就課程目標、課時分配、授課方式、考核方式等內容做了詳細解讀。隨后各學院承擔課程授課任務的責任教授、骨干教師就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時分配、教學形式、考核形式等紛紛展開交流討論。
何曉紅率先在我校開設了“校史文化教育”課,他介紹了“校史文化教育”課教學相關情況,從“學校歷史”“學校文化”“學校人物”三個方面提出了“校史文化”部分的教學建議,還就自身授課過程中采取的“校園尋寶”、實踐教學、成果展示等教學細節做了分享。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羅道全分享了校史文化課程的思考與建議,總結校史課的基本特征,就如何處理好講座與講課、理論與實踐、校史與文化、校史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等提出建議。
作者:吳小璐 / 編輯:王莉鑫 審核:李林琳 / 來源: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