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學校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模式,協同培養卓越人才。積極探索現代產業學院建設路徑,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聚焦“四新”推動專業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打造“金專”、上好“金課”、培育“金教材”,不斷加強課程體系整體設計,突出學校培養特色,切實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金專”:聚焦“四新”推動專業建設,打造一流本科專業
學校主動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對接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智能裝備、人工智能與節能環保等北京高精尖產業集群發展要求,大力開展專業結構調整,增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新工科專業。累計獲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4個,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北京市重點建設一流專業3個、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3個。

成立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學院

成立慧科大數據產業學院

與北京化工集團共建都市化工安全現代產業學院
學校持續推進專業內涵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突出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加快以現代產業學院、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為代表的高水平實踐教學平臺建設,深化產教融合,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驅動應用型學科專業建設走深走實。
“金課”:緊密圍繞人才培養特色,傾力培育一流課程
學校堅持學習產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反向設計課程體系,開展“以學生為中心”課程教學范式改革。圍繞“人工智能+”“+安全應急”“綠色低碳”規劃特色課程建設,從內容特色重塑、教學模式改革、認定申報準備、示范輻射引領、持續支持投入等方面加大一流課程建設。現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4門、北京市優質本科課程22門、北京市課程思政示范課5門、校級優質課程和課程思政示范課共117門、校級“以學生為中心”示范課145門,覆蓋全部專業。

開展“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范式改革
“金教材”:加大教材建設支持力度,打造課程主要載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教材是教育教學的關鍵要素,更是立德樹人的基本載體。
學校健全教材管理工作體系,加強教材選用、編寫管理。設立教材建設專項經費。獲中國化工教育協會石油和化工行業“十四五”規劃教材、中國石油和石化工程教材出版基金資助教材4部。累計出版新形態云教材29部。獲批校級及以上優質教材41部,其中首屆全國教材建設二等獎2部,北京市優質教材20部。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優秀出版物獎(教材獎)6部。

獲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2部
編輯:王莉鑫 審核:李林琳 來源: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