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我校智能制造工程、安全生產監管、審計學等三個專業成功獲批,并將于今年首次招生。

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是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培養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近年來,學校堅持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辦學定位,聚焦國家和首都戰略需求,加快學科專業結構調整,積極開設國家戰略和首都發展急需的新興專業,主動推進學科專業轉型升級。2017年以來,學校連續新增14個本科專業,主動對接北京市高精尖產業及部分新興產業發展需求,不斷提升“四個中心”服務能力,在服務首都發展中推進高質量發展。
學校前期經過充分調研,為適應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培養方案、教學保障等方面做了全面準備后組織申報,最終成功獲批,進一步促進我校傳統優勢學科專業與新興學科專業的融合發展,對彰顯學校辦學特色,提升學校專業建設水平,提高社會服務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新專業介紹—智能制造工程專業
智能制造工程專業是教育部2017年首批設置的新工科專業。北京地區僅9所高校設置該專業。我校智能制造工程專業主要發揮學校地域優勢,立足大興,深耕亦莊經濟開發區、中關村房山園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等智能制造集聚區,依托光機電裝備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深水油氣管線關鍵技術與裝備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能源工程先進連接技術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研平臺優勢,強化“理論+知識+實踐+技能”的培養模式,注重與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等多學科交叉融合,旨在培養掌握扎實的工程基礎知識及專業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在智能制造領域具有一定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從事智能制造裝備和智能產品的設計制造、工程開發、科學研究以及生產管理等工作,并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良好人際交往及合作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智能制造產線和虛擬現實多功能學習工坊
新專業介紹—安全生產監管專業
安全生產監管專業是2022年教育部公布新增專業,首批僅華北科技學院1所高校獲批,在京高校尚未開設。我校安全生產監管專業圍繞“城市安全運行和安全生產”這一主線,落實十四五”國家安全生產規劃和學校第四次黨代會精神,是依托北京高校重點建設一流專業——安全工程專業,不斷拓展專業內涵而設置的新工科類專業,旨在培養懂技術、懂法規、懂管理的復合型安全監管人才。該專業師資隊伍強、育人平臺優、實踐育人特色突出。專業擁有北京市安全應急領域學科帶頭人、北京高創計劃等人才稱號和國家、北京市應急管理專家組成員,專業教師取得注冊安全工程師、安全評價師、標準化評審員等資格證書,擁有中關村開放實驗室、CMA檢驗檢測、北京市工業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評審、北京市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評審等資質,與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大興區應急管理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運行局、中國石化燕山石化公司等打造政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在促進產學研結合、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師資、平臺和育人模式優勢。


專業教師指導學生開展隱患排查
新專業介紹—審計學專業
審計學專業聚焦綠色低碳發展、與能源和環境系統工程學科交叉融合,培養系統掌握審計基本理論和技術,具備可持續發展知識和技能以及信息素養的高素質應用型審計人才。專業師資力量雄厚,100%具有博士學位或注冊會計師資格,54%擁有海外背景,與北京注冊會計師協會共建“北京高等學校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與美英等海外高校合作設立交換學習項目,為學生實習實踐和國際交流提供平臺。專業所屬學院擁有全日制審計專業碩士點、工商管理(財務管理方向)學術碩士點,為學生提供進一步深造機會。

下一步,學校將對標教育強國建設要求,建立健全專業設置的定期研究、提前研究工作機制,增強專業設置的前瞻性、精準性,深入推動本科專業動態調整,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為新質生產力提供高質量人才支撐,通過“小步快跑”,提升學校學科專業布局對首都高質量發展的響應度和支撐力,以更大作為融入和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
作者:金紅梅 / 編輯:王莉鑫 審核:李林琳 來源: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