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調動多方資源,打造特色鮮明的學生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結合首都安全生產特點,以“夯實基礎、重視實踐、強化能力”為原則規劃教學環節,建立“通識、基礎、專業”知識傳授與“分析、設計、實踐”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四年貫通式實踐課程體系。
第一學年,在通識教育和化工、化學類專業基礎課程中融入《新生研討實踐》和《專業導論》,培養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和安全職業道德。第二學年,在通識教育和機電、力學類專業基礎課程中融入《認知實踐》和《專業基礎實踐》,初步培養學生在風險辨識和隱患排查方面的工程實踐基本素質。第三學年,在專業核心、專業課中融入配套實驗和課程設計、《企業生產實踐》、《科研方法訓練》等實踐環節,系統培養學生在解決安全生產領域復雜工程問題方面的專業能力和工程實踐素養。第四學年以《企業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為主,所有學生依托市安工院平臺全部進入企業或行業單位實習,所有畢業設計選題均來自于教師承擔的科研和科技服務項目。

依托市安工院平臺,進一步與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共建“北京市安全生產創新人才培養重點單位”、“北京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實訓重點單位”,與大興區應急管理局、經開區城市運行局分別共建“安全與應急產學研合作基地”,通過與市區兩級政府部門合作辦學,推動人才培養與首都需求高度契合。同時,整合調動在京科研院所、社會團體、中介服務機構、大型企業,深化“政產學研”合作共贏,強化科學研究、科技服務強力反哺學生實踐創新,構建基于“校內-校外”、“政府-企業”的立體化、多維度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有效銜接專業知識學習與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

發揮政校深度融合優勢,搭建“雙師雙能”應用型教師隊伍培養渠道。充分發揮市安工院與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為專業教師搭建“科學研究-科技服務-政府掛職-企業實踐”四輪驅動的多元化、全鏈條培養渠道。

科學研究方面,將安全科學問題與北京市安全生產實際相結合,積極承擔各類科研項目,為北京市安全生產解決一批重點、難點科學問題,顯著提升專業教師的學術創新能力和科學探索精神。
科技服務方面,依托市安工院在安全生產標準化、安全社區、化學品危險性檢測等方面資質密切對接政府和企業,協助開展風險評估、隱患治理、執法檢查、事故調查、標準制定和教育培訓,并借助相應成果和經驗積極反哺人才培養。
政府掛職方面,與市區兩級應急管理部門建立青年教師掛職鍛煉機制。青年教師通過掛職鍛煉深度接觸日常安全監管工作,實踐教學、合作交流、綜合管理等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企業實踐方面,所有專業教師均在市安工院兼任安全工程師,部分教師擔任大型企業安全顧問,全面參與各類生產經營單位的日常安全管理,協助解決疑難雜癥。專業教師零距離接觸安全生產一線,有助于理論與實踐的深度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