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圍繞“立足北京,服務大城市安全運行及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辦學理念,走特色發展之路,是學校改革建設和轉型發展的成功典范。學院主持建設“安全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擁有安全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聯合申報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開設安全工程本科專業,下設安全工程系、安全工程教學實驗中心兩個教學單位和教育培訓部、綜合辦公室。學院承擔北京市安全工程技術研究院建設與管理任務,擁有CNAS認可資質和CMA計量認證檢驗檢測資質,北京市工業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評審、北京市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評審、北京市安全社區建設咨詢服務資質等資質。
安全工程學院始建于學校的化學工程學院,1982年學校當時的化工系開辦“工業分析”專業,1995年調整為“應用化學”本科專業,設立精細化工和工業分析兩個方向;2012年學校與原北京市安監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利用化學工程學院的優勢資源申辦安全工程專業;2013年招收第一屆本科生;2025年創建具有獨立事業法人資質的“北京市安全生產工程技術研究院”并獲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6年成立安全工程學院;2018年取得安全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2019年獲批北京市高校重點建設一流專業;2021年聯合申報并獲批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資源與環境類別安全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020年4月,經學校第三屆黨委常委會第172次會議研究決定,安全工程學院與繼續教育學院合署辦公,加掛北京市安全生產工程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市安工院)的牌子,同步調整黨組織設置。
學院有全日制本科生502人,碩士研究生102人,在站博士后6人。學院擁有一支學術思想活躍、整體水平較高、年齡結構合理的學術隊伍,現有教職工42人,其中,專任教師25人。教師隊伍的博士學位占比92%,有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20人,近一半老師擁有首都國家安全智庫專家、北京市安全生產領域學科帶頭人及青年學科帶頭人、北京市安全生產專家、青年托舉人才、北京市安全生產先進個人、北京市優秀青年工程師等稱號。中國教育報、北京衛視、中國應急管理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報道學院教師服務首都安全生產與應急管理的突出業績。
在科學研究方面,立足北京,緊密圍繞超大城市安全生產與應急管理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等需求,建有化學品安全技術、爆炸安全技術、風險評估與應急管理三個研究方向。近年來,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落地轉化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1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4部,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勵8項,編制實施一批北京市地方標準、技術文件,并主辦、承辦多次安全生產與應急管理高層次學術會議。
在本科教學方面,堅持理論與實踐教學并重,與中國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共建國家級安全實訓基地“石油化工安全實訓基地”,與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共建“北京市安全生產創新人才培養重點單位”、“北京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實訓重點單位”,與大興區應急管理局、經開區城市運行局分別共建“安全與應急產學研合作基地”,與北京化工集團共建“都市化工安全現代產業學院”等。獲國家級行業協會教學成果獎勵2項,先后編寫出版專業教材7部,發表教改論文20余篇。
近年來,學院通過北京市“實培計劃”、大學生創新創業URT計劃項、導師制、海外訪學、暑期實習、學術沙龍,等一系列育人舉措,依托“互聯網+”大賽、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致遠杯大賽等學科競賽,積極推動學生參與各類科研方法訓練、實習實踐活動以及本科生參與率高達90%以上,連續兩屆獲“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獲得“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賽,全國“互聯網+”大賽北京賽區等多個獎項。
安全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保持98%以上,70%以上在安全領域工作,近年來多名學生考取英國紐卡斯爾大學、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學院與捷克奧斯特拉法科技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馬來西亞沙巴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等高校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國際合作育人取得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