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呈瑞,地不愛寶。11月1日晚7點,清源書院人文素養大講堂迎來第三十五講。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釗先生為我校師生帶來了題為“出土文獻研究漫談”的專題講座。講座由清源書院院長楊榮祥教授主持,200余名師生在致遠講堂聆聽講座。

劉釗教授在講座中強調出土文獻對于歷史研究尤其是對于思想史及文獻學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世紀初,王國維先生提出將“紙上之材料”與“地下之新材料”相結合的“二重證據法”,即旨在強調地下出土文獻在歷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出土文獻不僅對古書的輯佚辨偽、源流考鏡、校勘釋讀等具有重大意義,同時為先秦歷史乃至整個中國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講座中,劉釗教授向同學們圖文并茂地展示了大量出土文獻中的實例,并詳細介紹了出土文獻都有哪些,記載了什么內容,同時揭示出土文獻在語言學和歷史學研究中的重要價值。

劉釗教授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上海市領軍人才。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訓詁學會副會長,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副會長。出版《出土簡牘帛書文字叢考》《古文字考釋叢稿》《古文字構形學》(修訂本)等專著,發表文章百余篇。

講座結束后,劉釗教授還回答了同學們關于現代技術手段輔助出土文獻研究和保護等方面的問題。同學們表示通過劉釗教授深入淺出的講授,大家對出土文獻以及古文字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也堅定了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的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