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影视资源影视基地在线播放高清版 ,八戒八戒神马影院在线观_DVD免费观看电视剧

中國人的習慣--清源書院人文素養大講堂新一輪系列講座開啟

中國人如何思考?如何行動?中國人有著怎樣的習慣?人的習慣又從哪里來?9月21日晚,清源書院人文素養大講堂2022年秋季學期的新一輪系列講座正式開啟,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數字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邱澤奇教授為我校師生帶來了題為中國人的習慣的專題講座。講座由清源書院院長楊榮祥教授主持,近200名師生在致遠講堂聆聽了講座。

C:\Users\APC\Desktop\2C3A0108.JPG

在講座中,邱教授以思維和行動的底層文化邏輯為抓手,對中國人的思維習慣、社會習慣、生活習慣、工作習慣以及休閑習慣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剖析。提出思維既是個體的,同時又是群體的,個體頻繁互動的群體范圍決定了思維習慣的同質性范圍。中國的大多數人同質的范圍和層次,構成了中國人的思維。中國人養成的習慣是內省,以內省為基底,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是推己及人的,社會習慣是和而不同的,生活習慣是擇善而從的,工作習慣是勤勉好學的,休閑習慣是張弛有度的。隨著中國的開放和與其他文化交流的加深,這些習慣在當下已經面臨挑戰,未來的中國人將會養成怎樣的習慣取決于每一個中國人對自己文化的自覺和對外來文化的理解。

 

C:\Users\APC\Desktop\2C3A0033.JPG

 

講座反響熱烈,現場同學紛紛舉手向邱教授提問:中國文化講推己及人,但由于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怎樣才能真正地理解他人?如何做到真正的共情?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遵循怎樣的法則?中國當下高效且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與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是否存在一定的聯系?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會對人際之間的交往以及社會習慣的形成產生怎樣的影響?邱教授對同學們的提問一一進行了精彩的解答。

C:\Users\APC\Desktop\2C3A0124.JPG

在云班課上,同學們同樣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C:\Users\APC\Desktop\1962636255.jpg

邱澤奇教授長期專注技術變革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學術背景兼及社會學、生物學、中國古文獻。他創辦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組織創立中國家庭追蹤調查項目(CFPS)。曾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北京大學教學成就獎等獎項。出版《邊區企業的發展歷程》《當代中國社會分層狀況的變遷》《社會學是什么》《朋友在先:中國對烏干達衛生發展援助案例研究》等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社會發展研究》《社會學評論》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0余篇。

清源書院人文素養大講堂為清源書院推出的系列品牌課程之一,每學年秋季學期舉辦10講,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為我校師生帶來高水平的專題講座。目前,大講堂已累計舉辦21講,內容涉及文學、哲學、歷史和藝術等各人文學科,為我校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營造以文育人校園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