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與哲學、數學、計算機——清源書院人文素養大講堂第四十講開講,本學期系列講座圓滿收官
時間:2023-12-22 04:15:00 來源:文化教研室作者:杜冰心 圖片:杜冰心、張曼迪
邏輯學是什么?邏輯學與哲學、數學、計算機具有什么相關性?12月6日晚,清源書院人文素養大講堂第四十講開講,北京大學哲學系長聘教授,北京大學邏輯、語言與認知中心主任王彥晶為我校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邏輯學: 通向哲學、數學、計算機之路”的精彩講座。講座由清源書院院長楊榮祥教授和張曼迪博士共同主持,200余名師生在致遠講堂認真聆聽了王教授的講座。

在講座中,王教授以跨學科的視角簡要介紹現代邏輯學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與哲學、數學、計算機等學科的密切聯系,并且用直觀的例子展示邏輯學的工具是如何將一個看似虛無縹緲的哲學概念變成可以計算的數學概念并加以應用。

王彥晶教授為阿姆斯特丹大學邏輯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長聘教授,北京大學邏輯、語言與認知中心主任,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期刊副主編,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哲學與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專長為模態邏輯的基礎理論及其在哲學、理論計算機以及人工智能中的應用。近年來,他積極推動學術倫理與規范的傳播與實踐,出版譯著《君子與頑童:大學教師的職業倫理》。

王教授的講座深入淺出,并結合我校學生工科專業背景,在課堂上運用大量的實例將抽象深奧的邏輯學問題生動直觀、通俗有趣地進行講解,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歡迎。致遠學院致遠新工科實驗班廖永龍老師帶領智能計算方向的學生前來旁聽了講座。

同學們在王教授的啟發下積極思考并且踴躍提問:如何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如何用邏輯學解決實際問題?對于工科學生而言,如何將邏輯學運用于工程、建筑等方面的學習中?邏輯學中的有效推理是什么?如何區分有效推理和無效推理?王教授對這些問題一一作了解答。

在云班課APP上,同學們也對講座內容進行了熱烈討論。

王教授的講座是本學期清源書院人文素養大講堂系列講座的最后一場。本學期的系列講座共舉辦十場,書院邀請了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多家高校與科研機構的著名專家、學者擔任主講教授,講座的內容涉及人文社會科學多個領域,包括中國古代文學、中國歷史與出土文獻、中國哲學與思想、電影與文化、邏輯學與人工智能等話題。聽講的同學紛紛表示,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不僅增加了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開闊了文化視野,同時也培養了人文情懷與審美情操,提升了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