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教學,各顯神通

授課感想:
學生手頭基本沒有教材、參考書,獲得參考資料的途徑有限;全部課程以網絡課程的形式全面鋪開,學生“讀屏”的承受力也有限。設計網絡課程時,教師要基于這樣的現實,做好“權衡”,不能局限于自己主講的課程。
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自學是有指導性的自學??紤]到學生的“教材”約束,我在準備課程資料時給自己定了四個目標與標準。第一,PPT課件簡約化,發揮目標導向、路線圖的作用。第二,參考資料精細化,保障學生自學時不僅“有米下鍋”還可以“搭配組餐”。第三,已有網課資源優先利用。在眾多的慕課資源中,精挑課程資源、精選課程片段,不局限于一門網課,保障教學過程依然是扎扎實實的專業培養目標導向的。第四,不同性質的課程區別化、個性化處理。專業課《經濟學原理》,理論性強,教材對學生自學非常重要,我把參考資料準備的重點放在編制“電子教材”上。通識課《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生在高中階段接觸過廣泛的內容,課程教學落在新視野、新思維、深層認識、辯證分析、可持續行動上,參考資料收集主要靠學生,我把重點放到慕課內容挑選上,例如,第二、三周的教學視頻是從《發展經濟學》、《環境倫理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生命科學發展史》、《環境變遷與人類生育力改變》等五門課程中節選、錄制的。
教學要做好設計。2月19日11點,我和97名同學相聚《經濟學原理》輕直播線上,開始了一個小時的輔導、答疑。在此之前,我基于這一周課程對學生知識與能力培養的目標,對線上1小時的活動進行了詳細的模塊化的設計,線上輔導立足兩點:一是協助學生檢查是否把握住了本周課程的主線和內容要點重點;另一個是對學生的難點問題,進行答疑、討論。活動設計既要有剛性又要有彈性:(1)剛性:突出課程要點主線,知識關鍵點、難點全覆蓋、講清楚,留夠答疑時間;(2)彈性:答疑活動與檢驗學習效果活動互補,答疑用時長時,部分效果活動可轉換為課后完成。
教學設計要適應性優化。線上教學更需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和交流,及時根據學生的狀況與需求,作出改進?!督洕鷮W原理》輕直播課后,我將課前設計與課后自我感受發給了楊鐘紅副院長,楊院長反饋的建議給了我很大啟發。在第二周的教學設計中,我改變了最初經濟模型教學靠騰訊課程直播的設想,決定以藍墨云為平臺,深挖慕課資源,在教學設計與實施中,加強自學引導、資源提供,課前學習效果自評(著重知識理解)、線上課堂答疑互動、課后知識應用(著重能力效果)。
線上教學也是感動滿滿。深深感受到了學生們對于“開學”上課的濃濃熱情與需求。周五下午有同學發來消息問我“老師,您忘記上課了嗎,還是我的系統出了問題,已經過八分鐘了沒上課有點慌“。當時,我正在看慕課資源,手機調成了靜音,沒能及時回復。后來她再看網上授課計劃,才想起來周五的課程是第2-6周,終止了心慌慌?!董h境與可持續發展》課程輕直播時,學生們較常規上課時參與活躍,課后應同學要求,開設了”討論“活動,繼續交流與討論。從學校、學院的相關信息群組、網絡教學培訓中,我也深深感受到”有組織真好“。
戰疫時的線上教學是教學改革,但重點不在教學媒介、平臺的教學改革,培育學生學習能力是關鍵。這是一項關系每個人發展的終身能力。我覺得,老師要舍得割棄一部分內容,放開想法,狠下功夫,舍得時間,根據學生的反饋,做好課程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