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簡介:人文社科學院旅游管理2002級春班學生,2006年2月畢業以后,在黎昌海鮮集團人力資源部工作,任人力資源經理,現任金蝶軟件公司軟件實施高級顧問。
想起2002年的三月,我從東北的一個小鎮帶著自己的大學夢來到了人文社科部,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活。時至今日,已經過去整整11個年頭,然而,在這11年里所經歷的點點滴滴,尤其是參加工作之初的迷惘、曾經拮據生活的壓力、職位晉升時的挑戰……,每當遇到類似的困惑或者疑慮的時候,需要尋找能夠繼續突破自我的動力和能量,而這些動力和能量有來自家庭的、來自朋友的、來自同事的……,其中就有一部分是來自這四年的大學生活,來自人文社科學院。
快樂的大一:
在入學的那年,幾乎是沉浸在升學的喜悅之中,新奇的北京、輕松的課程、多彩的課余活動、尤其是那還不錯的期末成績,著實讓我把未來的大學生活定義為“輕松”和“愉快”,總覺得老師們所說的“壓力”距離自己很遠。臨近期末,是趙老師和楊老師給我一次長談,讓我真正意識到學好課程只是開始,如果以此為滿足,那么畢業后將面臨更大的危機。談話雖然很嚴肅,這也是我記憶中母校所傳遞給我最重要的“正能量”。
忙碌的大二:
在大二一整年的時間里,除了“修學分”這個恒久不變的目標,結合趙新峰老師和楊鐘紅老師的教誨,我開始積累自己“額外”的知識和技能。在圖書館、在其他院系的課堂、在人文社科的實驗室(實訓中心的前身),練習計算機基礎操作、了解網絡維護和不同的操作系統、自學數據庫應用、接觸到了SPSS。在參加工作后的經歷中,證明這一年“提能”讓我更加得心應手。
充實的大三:
轉眼已經進入大三,這時的我已經不相信“畢業”是那么的遙遙無期,“就業”這個詞給我異常的壓力,我開始彷徨,還是老師們的諄諄教誨,并幫助我分析了自身的優勢與劣勢,結合個人愛好,我選擇了人力資源管理的方向,切入點就是餐飲業人力資源管理。這次指導使我至今仍然堅持在人力資源領域繼續工作。
緊張的大四:
企業高管的講座、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等,穿插在全年的課程之中,著實讓我感覺到的是緊張。我的畢業論文是在畢業實習過程中完成的,餐飲行業工作時間的特殊性,讓我只能在每天的零點之后開始修改自己的畢業論文。然而,是各位老師在繁忙的教學任務之中,抽出時間到企業里給我們指導,幫助我們分析實習過程中的疑惑,一次又一次的堅定自己的職業方向,才使我在職業道路上穩步前進。
或許大部分同學在回憶起大學四年生活是與枯燥的高數、難懂的經濟學、拗口的英語和永遠像天書一樣管理學相伴,在畢業之際將這些“煩惱”一股腦的拋到腦后,然而,工作后才發現這些知識往往是在突破自己和職位晉升時候必不可少的保障。對于人力資源領域而言,績效管理需要熟悉正態分布,解讀各項政策時需要經濟學基礎,更好的工作機會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把英語作為工作語言等等,對這些基礎知識的積累,讓我在7年來的工作中充滿自信。
更重要的是,在四年的大學生活中,母校提供的平臺和老師們的教誨讓我懂得了怎樣規劃自己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怎樣充實自己。求學四年中,每當遇到困惑,是“人文精神”一次又一次的將強大的“正能量”傳遞給我,使我能夠在畢業后仍然不斷突破自己,取得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