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1日上午,人文社科學院組織進行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開題論證會。會議邀請了5位本研究領域正高級職稱學者作為指導專家,分別來自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北京聯(lián)合大學、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和經濟管理學院。除此之外參會者還有課題組成員和旅游與會展系部分老師。閆笑非院長作為會議主持人,項目負責人張希月老師做主要匯報。受疫情管控影響,會議采取線下線上結合的形式進行。
張希月老師首先介紹了項目的基本情況,然后較為詳細的做了項目設計論證,主要包括選題依據(jù)、研究內容、思路方法、創(chuàng)新之處和研究計劃。隨后的課題論證環(huán)節(jié),幾位專家分別就“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平衡機制構建和發(fā)展路徑研究”的課題內容進行了點評和提出建議。
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遺產價值、歷史價值,是寶貴的文化財富,旅游化利用是非遺利用最普遍的方式,也是學界探討與爭論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文旅融合進程加快,非遺的旅游化利用在實踐上面臨著新問題新挑戰(zhàn)。因此本課題研究北京市的非遺保護與利用的平衡機制構建和發(fā)展路徑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研究內容包括非遺保護、利用的制約因素分析,構建非遺的保護與利用平衡機制,提出文旅融合中的非遺可持續(xù)發(fā)展路徑。課題任務目標明確,研究思路清晰,責任劃分合理,進度安排符合項目要求。專家們也指出了課題現(xiàn)階段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經過本次項目論證會,此項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正式開題,進入到實質性調研設計與資料搜集階段。此次會議給項目負責人和課題組以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糾正了研究思路上的一些偏差,通過學術交流也給與會的老師帶來很大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