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影视资源影视基地在线播放高清版 ,八戒八戒神马影院在线观_DVD免费观看电视剧

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清源書院人文素養大講堂第四十八講開講

追溯傳統節日起源,傳承中華民俗文化。11月13日晚,清源書院人文素養大講堂第四十八講開講,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蕭放教授應邀為我校師生帶來了題為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的專題講座。講座由清源書院院長楊榮祥教授主持,我校200余名師生聆聽了講座。



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認知天地社會人生的重要表達與生動實踐,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生動地傳遞著中華文化的價值觀,滋養著中國人的根與魂,是維系與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表現形式。



蕭放教授從上古時期的歲時觀念講起,介紹傳統節日起源、構成要素及其時代價值。傳統節日起源于中國上古社會,隨著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合,元明清三代中華節慶體系成熟,形成了時序錯落、形態穩定、內涵豐富、人文特性鮮明的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與重陽等七大傳統節日模式。傳統節日文化內涵是歷經千年歲月錘煉的文化傳統,我們要在時代新變中持守節日傳統,為中華民族固根護魂。



蕭放教授是北師大社會學院人類學民俗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非遺專家庫成員,全國文化藝術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民政部第三屆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專家委員會委員,第八、九屆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副會長、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節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主要研究歲時節日文化、傳統禮儀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主持多項國家與省部級科研課題,出版學術著作十余部,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曾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特等獎、全國高校人文社科一等獎等多項政府與行業獎勵。榮獲2022年度非遺年度人物。



講座引發了同學們對傳統節日起源與傳承的思考,同學們熱烈討論并踴躍提問。例如,傳統節日的起源和現在的一些節日如兒童節、婦女節的設置邏輯是一樣的嗎?現在部分地區春節禁放鞭炮、煙花等,禁止這些習俗是否會淡化節日氛圍,影響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一些少數民族會在春節等傳統節日中融入自己民族的習俗,這樣是否會對傳統節日的傳承產生影響?蕭教授對這些問題一一作了精彩解答。同學們還通過云班課APP發表自己的觀點,進行熱烈的課堂討論。